吳程遠觀點:僑委會,準備跟華僑說再見?

2018-04-08 06:30

? 人氣

僑委會主委吳新興(右)要把華僑「正名」為僑民。圖為吳新興和行政院長賴清德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僑委會主委吳新興(右)要把華僑「正名」為僑民。圖為吳新興和行政院長賴清德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華僑與中華民國密不可分的曾經,已成如煙往事。僑委會以實際行動展現向華僑說再見的決心,將僑委會法規中的「華僑」一律改為「僑民」。這項由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所領銜的「正名運動」來得又急又快,除了以意識形態緊縮對「僑」的定義,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吳新興受到綠營基本教義派的壓力,必須透過「僑務自宮」的方式穩住自己的烏紗帽,飲鴆止渴,已然敲響了僑委會的喪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歐華年會」事件餘波盪漾,各僑區對僑委會霸凌僑社的同仇敵愾,要求吳新興下台聲浪日漲、立法院亦不分藍綠,皆對吳新興介入僑社運作表達不以為然。僑委會曾經遭遇兩次重大挑戰,分別為扁政府時期,時任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提出「僑胞三等論」、以及馬政府時期,時任研考會主委江宜樺推動僑委會併入外交部,前者造成部分傳統僑社易幟,後者則因僑界力阻、懸崖勒馬,保住了僑委會。

扁政府時代就擔任僑委會副委員長的吳新興,自然知道意識形態對僑務本質會造成的傷害。吳新興曾以學者身份赴大陸訪問,爆出「希望兩岸儘早和平統一」的說法,儘管事後否認,獨派仍對吳新興心存懷疑與芥蒂。上任委員長之初,拜會以老僑為主的傳統僑社,不敢在立院做報告,在僑生與僑商上硬區分出(台)與(華),民進黨式的政治正確,讓僑務走在鋼索上,在「摒棄專業」與「粉身碎骨」間做出選擇。

20171011-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上午出席「華僑救國聯合總會65屆華僑節典禮」。(蘇仲泓攝)
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出席「華僑救國聯合總會65屆華僑節典禮」。(資料照,蘇仲泓攝)

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日前正式被聘任為駐洛杉磯台北經文處的副處長。外交部與僑委會兩個原本平行的部會,變成了從屬關係,「外僑部」的概念逐漸成形,國內獨派立委視僑委會如「前朝餘孽」,可以想見歷史悠久的僑務委員會注定命運多舛。沒有了「華」字輩的僑胞,剩下的是哪種僑,其實已經不重要,收拾僑委會的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已經邁步向前走了。

僑務發展,本應保持最大的模糊空間,廣納群賢凝聚海外國力。僑委會處處提防大陸方面對友我僑團的攏絡挖角,編列了上億的黑箱機密預算,如今以「台獨工作者」的思維來處理僑務,在字裡行間佔小便宜,吳新興口中「以民主統戰大陸」的豪氣干雲,早已灰飛煙滅。華僑的價值,建立在曾經和中華民國生死與共的歷史、而剩餘價值,只在於符合政治利益條件交換下,官位得以保全。

*作者為自由作家、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更多文章請見「評見不移 – 吳程遠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程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