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宣布要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並使其「去軍事化」,儼然打算全面開戰。俄烏之間不斷升級的危機使世界另一端的台灣也受到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烏克蘭和台灣從表面上看可能有相似之處──都是對西方友好的民主國家,現狀可能會被強大的專制國家所顛覆。
最近幾周,民主國家高層暗示了烏克蘭和台灣的命運之間的聯繫。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說:「如果烏克蘭面臨危險,引發的衝擊將會在世界各地產生回響,例如在東亞和台灣。」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訪問澳洲時暗示「有其他國家正在觀察」西方對俄羅斯的反應,「即使事情在半個地球之外的歐洲」。
各界擔心習近平將領導中國對台灣採取大膽舉措,北京亦可能會密切關注烏克蘭局勢,以觀察西方大國如何應對俄羅斯侵略。但台灣與烏克蘭並不完全相同,專家認為台灣大可以汲取烏克蘭危機的教訓,促進全國上下的團結,加速提升適合台灣的防禦戰略,並抵抗中國的認知作戰。
「美國對烏克蘭的反應不會跟對台灣的相同,因為美國幾十年來與台灣建立關係的方式與其對烏克蘭、歐盟或北約的責任不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向CNN指出,「儘管(北京)仍將密切關注世界對入侵和可能重新劃分邊界的反應,也可能把這些觀察納入自身地緣政治考量,但不太可能就烏克蘭問題徹底改變其對台戰略。」
「我不相信中國今年會對台灣使用武力......(習近平)真的不想冒任何風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指出,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將在10月召開,外界普遍預計習近平會獲得第三個5年任期,「不成功的動武冒險對他的第三任期沒有多大好處,要是失敗,可能會讓他無法連任。」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也提出類似看法。他撰寫專文指出,關於「北京是否會複製莫斯科當局做法」的猜測,不應引起台灣公眾的焦慮或引起台灣領導人的關注,但台灣政府可以從烏克蘭事件強化民眾團結,反擊中國欲在台灣內部製造悲觀宿命論的意圖。
台灣能從烏克蘭學到的事情
何瑞恩指出,俄烏危機並非難以預測,而是早在意料之中。十幾年前擔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的伯恩斯(Bill Burns)曾警告,烏克蘭欲加入北約(NATO)恐怕讓俄羅斯以干預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做為回應,或甚至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來確保烏克蘭能繼續當俄羅斯的「衛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