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總統訪華50週年之際,美國出了一本新書,講述在美國開啟了與中國的接觸政策之後,美國的菁英們,包括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領袖們,是如何受到中國廣大市場的誘惑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說客」的,講述他們幫助壯大中國的同時,是如何損害美國的利益,讓中國最終成了美國的對手。
在這本名叫《美國第二:美國菁英們是如何讓中國強大的?》(America Second: How America「s Elites Are Making China Stronger)的書中,作者指名道姓地把為尼克森訪華打開前路的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稱做「中國影響的代理人(An agent for Chinese influence)」。被作者點名的還有柯林頓政府時期的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迪士尼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艾格(Rob Iger),也包括老布希總統一家。
這本書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多家智庫都對此進行了討論。有人認為作者的說法「太有爭議」,因為在美國,很多人真誠地相信加強與中國的聯繫是在「做好事」,是希望通過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來推進中國的民主進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曾經說過,與中國接觸,為中國人民創造一個選擇社會體制的機會。
前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曾經是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美方主要談判代表。白茜芙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就美國當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曾這樣說過:「柯林頓總統當時的看法是,貧困的國家相對來說不太穩定。一個貧窮的國度,如果民眾看不到希望,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在任何情況下,這都應該成為美國的政策,就是幫助一個希望發展的國家,特別是希望遵循國際規則發展的國家。 所以,總統把入世當成一個可以為中國民眾創造機會的途徑。」
但也有人指出,雖然如此,作者在書中舉出的大量實例令其結論很難被辯駁。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現在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教授,他曾為當年訪華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做過翻譯。林培瑞告訴《美國之音》,他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把美國對華關係中「養虎為患」的問題「說到位了」。他說:「為什麼養虎為患呢?這虎怎麼養起來的呢?這跟美國商界很有關係的。『六四』以後能夠到中國去投資的大公司,把中國便宜的勞動力給剝削下來,做球鞋、做玩具,這是美國大公司,不只是美國的,應該說是跨國的大公司看到的一個好機會。這個問題是跨國公司跟共產黨合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