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忠觀點:何不將玉山學者經費用於補助本土博士出國進修?

2022-03-01 05:50

? 人氣

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公布玉山學者計畫。資料照,教育部官網)

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公布玉山學者計畫。資料照,教育部官網)

聯合報最近幾週連續討論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的執行成效,在一系列報導中,記者指出玉山學者計畫執行成效不彰,所以下了〈【大咖學者挖不動?/上】玉山學者愈來愈少,頂大揭現況:退休教授來台領退休金〉、〈【大咖學者挖不動?/下】3年500萬挖角美教授頻碰壁,『陽春學者』來台成阻力〉、〈玉山計畫燒完錢留下什麼?政府應優先思考永續性〉等令人難堪、難過,甚至觸目驚心的標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玉山學者計畫是五年前教育部眼見國內高教日益崩壞,乃配合「高教深耕計畫」,從一〇七至一一一年度,共編列二十餘億元經費,用於爭取國外學者來台的計畫。教育部認為只要請來上百位外籍(!)學者,國內大學的教學和研究就可以一朝脫胎換骨,獲得新生,揚名國際。但是從上述聯合報的報導可見,來自四面八方組成的小小兵團有如杯水車薪,畢竟無濟於事。何況,國內頂大謙卑下士、三顧茅廬想方設法禮聘來的學者,有的走馬觀花、有的(大多)已過退休年齡、有的獨木難支。總之,與教育部一廂情願的外國月亮必定圓的美好祝願與預期,有天壤之別。

其實,玉山學者計畫的短期挖角(中彩券的)思維,與深耕計畫的本意全然矛盾——「深耕計畫」應是意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千萬避免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的簡明道理。——想要提升國內高教,理當從改善國內大學制度和體質著手,而不是心存僥倖,夢想藉由外力瞬間灌頂。

短期移植的策略既不可行,或頂多偶而僥倖曇花一現,因此本文鄭重建議:將玉山學者經費用於補助本土博士到國外頂尖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一至三年。大批選送本土博士出國進修的優點如下:

一、選送本土博士出國到海外著名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能進一步厚植其學術實力,開拓其眼界,做為爾後不論是留在學術界或前進工業界時,他們長期研發生涯的可靠資本。資本越深厚,他們就越能夠實現自我和貢獻社會。

二、選送本土博士出國進修能推動國內大學與國外高教的更多和更密切的連結,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以及民間友誼,提昇台灣的全球能見度,並在國家處境艱難的議題上適時/有時獲得更多的仗義執言。

三、倘能大批選送本土博士出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將樹立國內高教體制善待本土博士的具體標竿,也將成為教育部「深耕」國內高教的一個實質例證,對國內研究所爾後的健全發展,必能產生深遠效益。

四、假設一位博士後研究員一年補助一五〇萬元,則二十餘億元經費能夠補助一千四百位人員/人次出國一年。何況,其中表現優異者,第二年以後很有機會(並應主動)爭取對方經費補助,則名額能釋出,用於補助更多的本土博士出國進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