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忠觀點:何不將玉山學者經費用於補助本土博士出國進修?

2022-03-01 05:50

? 人氣

邀請幾十位國外資深(退休)玉山學者來台短期停留數月或至多三年,很可能是一種「船過水無痕」的作法,因為外籍資深學者來台常因水土不服,對國內高教教研的具體情況生疏,也未必真切關心和投注,所以受聘期間除了發表幾篇學術期刊論文之外,就難免人走茶涼了(請參考林志忠觀點:〈玉山計畫是個急就章,注定船過水無痕〉)。反之,選送上千位各學門領域(文史、理工、生醫、法商等等)的本土博士出國,到海外著名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進修一至三年,則是百年樹人,足以影響和造就至少一兩代國內高教人才的重大作為,其理至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外,如果出國進修的本土博士中有幾位有幸獲得國外大學爭取,或因為個人因素留在海外任教,我們也宜樂觀其成,理由有二:一是表示國內研究所的博士班教育獲得國際肯定,二則是為台灣儲才於天下,以後總有貢獻國內軟硬、體建設的機緣。

最後,順便說明何謂「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researcher)」。社會上和媒體報導中,常以為博士後研究員是獲得是博士學位之後的另外一種更高級的「學位」,這是一種嚴重誤解。其實,博士後研究員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再繼續接受更上一層樓的訓練,以進一步精進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並開展眼界以及探索未來的(獨立)研究領域和課題。博士後研究不是一種永久性職位,通常一任一至數年,是做為通往尋找高教教職或工業界研發單位的一個過渡但有力的台階。

又註: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遠距辦公和居家娛樂(及地緣政治衝突)相關晶片和電子產品的需求大增,造成半導體產業的嚴重人才荒和搶人大戰,同時更暴露了台灣數理教育的緊迫危機(請參考風傳媒〈半導體人才未來10年將減少3成,蔡明介揭兩大關鍵因素〉,及〈「本土科技出現人才荒!」聯發科董座蔡明介籲:高中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然而,在這幾項嚴峻議題的廣泛討論中,教育部、媒體和大學端,都未曾有隻言片語提及玉山學者,遑論期盼他們的參與及貢獻。也就是說,玉山學者計畫與當前重中之重的國家人才需求和培養,並無關連,這點無疑是玉山學者計畫的另一敗筆。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