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路隱藏金錢對價產製內容,對民主造成傷害:《假新聞政治》選摘(2)

2022-03-20 05:10

? 人氣

選舉期間的大量政治性貼文、社群運作,有哪些是為獲得金錢報償才進行的?回顧2018、2020年兩次選舉,也曾出現一些個別帳號引發的輿論風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真相。(資料照,取自Solen Feyissa@Unsplash)

選舉期間的大量政治性貼文、社群運作,有哪些是為獲得金錢報償才進行的?回顧2018、2020年兩次選舉,也曾出現一些個別帳號引發的輿論風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真相。(資料照,取自Solen Feyissa@Unsplash)

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倒數階段,臉書及IG突然出現不少粉絲專頁「宣告我的投票意志」標籤的貼文,埋怨經濟現況不佳,同時又要大家去投票。讀+ READr(2019年12月20日)透過QSearch資料分析臉書貼文發現,臉書共有31 篇此類貼文,陸續在12月17日開始發布,這些粉絲專頁的共同點是過去3個月都不曾發表類似議題的貼文。這些貼文內容除了鼓勵大家去投票外,也談到房價過高、薪資過低、年輕人沒有保障等問題,被網友質疑是在影射不滿現任政府的執政。不過,2019年12月20日上午,不少網紅將文章刪除,也陸續有人澄清,表示當初受邀寫文章時,只是要提倡大家記得返鄉投票,不希望被帶風向說支持特定人士,強調不受政治操作利用(李慈音,2019年12月20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ETtoday新聞雲》(陶本和,2019年12月20日)直接聯繫諸多網紅,證實是有廠商支付款項宣傳操作。不少網紅指出,當初接到文案的時候,都以為是沒有政黨色彩的文案,不知道為何最後演變成這樣。在貼文發出之後,收到許多批評的謾罵,比較挺藍的支持者認為這是綠營反串,但綠營則認為是藍營反串;可是在他們當初認知上,只以為是一般的宣傳文宣。透過該案例可知,廠商有意願接觸的臉書及IG貼文者,多是按讚數約在1萬到3萬的小模和實況主(黃順祥,2019年12月20日),也因此漸漸掀開網路社群的賺錢之道,首先就是必須有一定流量。

國內也有媒體關注社群進行商業行銷的相關情形。《蘋果日報》(2013年7月5日)男記者喬裝應徵「亞洲指標數位行銷公司」網路專案助理,也就是工讀生。工作內容為在家當寫手上網做推薦回應。這項工作必須先於一週內,在Mobile01、PTT及臉書等56個網路論壇「生帳號」。除帳號、暱稱不能重複外,更不能一眼就看出是分身。在美妝保養、親子網要開女生帳號;另在科技網站則扮男生。報導中提到,記者想破頭才在4小時搞定,領到1,000元。

接著,工讀生還要到各論壇貼文或回應1到2次,每月在臉書亂加20個好友養帳號,每月回應100篇貼文,且每週於指定推文表上挑10篇扮路人或置入推薦商品做回應,酬勞1,500元。《遠見雜誌》(蕭玉品,2018)也曾報導,一名31歲年輕人,因為無聊、好玩,於是和四名友人成立粉絲團,專挑一些帥哥美女照片分享,很快就聚集人氣。全盛時期有5萬名活躍粉絲。在他們漸有名氣後,就開始有廠商詢問業配,沒多久內容農場也找上門了。

這些報導呈現的是為商品進行的社群行銷。問題在於,選舉期間的大量政治性貼文、社群運作,有哪些是為獲得金錢報償才進行的?誰是台灣的馬其頓男孩?回顧2018、2020年兩次選舉,也曾出現一些個別帳號引發的輿論風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真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