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製造宣傳機會
馬里烏波爾除了是戰略要地、經濟重鎮,也是曾是極右派民兵、如今已被烏克蘭政府收編的「亞速營」(Azov Brigade)老家。「亞速營」之名正是來自馬里烏波爾瀕臨的亞速海,不過在俄羅斯與普京眼中,這支部隊正是烏克蘭「納粹化」的重要象徵,因為「亞速營」的成員不乏新納粹主義的支持者。在俄羅斯的宣傳中,「亞速營」也是在烏東內戰中殺害平民的罪魁禍首。
BBC指出,雖然「亞速營」僅佔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極小部分(事實上新納粹分子在「亞速營」中也是僅佔少數),不過對莫斯科來說,這支擁有極右派與新納粹色彩的武力卻是絕佳的宣傳工具。克里姆林宮可藉此告訴國內民眾,基輔派來跟俄羅斯作戰的部隊就是納粹分子—俄羅斯的鄰國確實遭到「納粹」滲透。BBC認為,如果俄軍能在馬里烏波爾之戰擒獲「亞速營」的重要成員,俄國官媒勢必會對這項「戰果」大鳴大放,作為詆毀烏克蘭政府資訊戰的一部分。
四、製造心理壓力
BBC分析,如果馬里烏波爾真的遭到俄軍攻陷,這對俄烏兩軍來說都會造成非常明顯的心理效果。對莫斯科來說,拿下馬里烏波爾代表俄軍達成了階段性戰略目標,並且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可觀戰果。尤其普京將烏克蘭的黑海海岸線視為「新俄羅斯」(Novorossiya,包括橫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黑海沿岸,普京將其視為「俄羅斯的歷史疆域」)的一部分,攻陷馬里烏波爾意味著俄羅斯的領土回到了18世紀俄羅斯的帝國的舊貌,也完成了一部分普京「在親西方的基輔政權手底下拯救俄羅斯人」的遠大目標。
至於對烏克蘭來說,失去馬里烏波爾意味著重大的戰略失敗。這不僅僅是軍事上與經濟上的損失,對於目前正在防禦敵軍入侵的烏克蘭官兵來說,更是一次可觀的心理打擊。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20多天以來,除了南部的黑爾孫(Kherson)陷落之外,至今沒有再丟掉其他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