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老梗連發的韓劇《社內相親》為何能創下高收視成績

2022-03-27 06:20

? 人氣

2020年的韓劇《愛在大都會》或許可以當成另一種反例,男主角和女主角因為誤會分開,劇中的男主角從劇的開始就一直在找尋女主角,隨著一直找不到她的情況持續,男主角開始染上酗酒等惡習,劇情就在男女主角不斷錯身而過鬼打牆了好幾集,等到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女主角,男主角又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表錯情,繼續讓劇情鬼打牆。整齣戲就在這種不斷劇情鬼打牆的情況下變得非常黏膩、沒有劇情推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愛在大都會》的角色反應或許跟一般人更為接近(用或許是因為女主角離開男主角後,是有管道得知男主角為自己的不告而別痛苦萬分的,但她卻一直沒有想要去減輕男主角的痛苦,這實在很違反一般人對愛的想像,也讓後來劇組想要強調女主角一直對男主角念念不忘的劇情顯得挺不合理),像《社內相親》的男主角一般果決善斷的人或許不多。但戲劇的角色不只有讓觀眾產生代入感這一種方法去獲得觀眾的認同──如果是這樣所有超級英雄電影都不用拍了,讓劇中角色用自己不具有的能力,去解決自己可能面對的問題,有時候也是很討喜的做法。而《社內相親》的男主角就具備了這樣的特質。

愛在大都會、池昌旭、金智媛。(取自KakaoTV臉書)
在《愛在大都會》中,男主角池昌旭和女主角金智媛不斷彼此誤會的情節占了全劇超過3分之2的長度。(取自KakaoTV臉書)

《社內相親》有一個相當特別的地方,許多電視劇在每集的最後一段,都會留下一些懸念,希望觀眾為了解答這些疑惑,在隔天或是隔周繼續收看。但《社內相親》總是會把當集事件徹底解決後,才結束這一集,讓觀眾不至於帶著疑惑等到隔天或是隔周才能獲得解答。即使如此,《社內相親》的收視率還是周周上升。雖然不是要過度推演出「不要吊觀眾胃口才是王道」的結論,但這確實讓《社內相親》更像單元劇而不是連續劇。而單元劇拖戲的機率確實是低過連續劇的。

台灣的「老梗劇」也曾光榮

在動畫《銀河英雄傳說》中,銀河帝國的大將萊茵哈特曾經在計畫某個謀略時,被好友兼參謀的齊格飛嘲笑太過老套,萊茵哈特回他就是方法有效、時常被用才會成為老套。所以回過頭看《社內相親》使用老梗獲得收視的成功,當然跟劇組將這些老梗安排得緊湊有趣又有新意絕對有關係,但其實也因為用上這些梗觀眾喜歡,刺激劇組繼續使用,才讓這些梗成為老梗。

其實台灣在十幾二十年前,也拍了很多這類的老梗戀愛喜劇,不但有不俗的收視成績,捧紅好幾位偶像明星,而且偶爾就會出現亮眼的外國銷售成績。像是最近和韓流明星酷龍具俊曄閃婚的大S徐熙媛,就因為她在《流星花園》裡面飾演的衫菜,讓討論閃婚事件的韓國網友對她還留有印象。而紅遍全球的「世界彈」防彈少年團,也曾在訪談中提到對台灣的印象是「很擅長拍攝青春純愛劇」的國家。

想變瘦又不復胖,營養均衡是關鍵。(圖/大S 徐熙媛@Facebook) 
靠著《流星花園》的演出,韓國網友對於徐熙媛仍有印象。(取自大S 徐熙媛臉書) 

台灣影劇圈由政府主導,有拍攝一些「偉大」劇集,如《斯卡羅》、如《茶金》的企圖,當然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但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因為「不符合長官偉大的計畫」,放棄已經拍出心得的老梗戀愛劇。畢竟這些老梗戀愛劇,只要有足夠的質感,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基本的收視群,不但可以讓電視台(或是OTT平台)和製作公司有固定獲利,演員和劇組人員有固定的工作機會,在青春偶像劇這種劇類,還有助於年輕演員出頭、磨練自己的演技。最近因《華燈初上》引起注目的劉品言、和她少女時的搭檔、也是現在台灣影劇圈主力演員的曾之喬,早在2000年代才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在三立偶像劇中擔任主角。而影劇圈永遠都需要新的劉品言、曾之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