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和中東地區擁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大筆投資,但該區域政局動盪、衝突不斷,威脅到中國的計畫,而負責這2區域事務的特使薛冰及翟雋3月中旬同時出訪,且都提出推動區域和平想法,顯示中國有意扮演斡旋角色,但專家認為,這僅代表中國不再只挺掌權者,且中國缺乏解決衝突經驗。
中國非洲之角特使薛冰日前出訪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利亞、吉布地、肯亞、烏干達和南蘇丹,中東事務特使翟雋則訪問以色列、約旦、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巴勒斯坦和蘇丹。薛冰在訪問期間,提出舉行首屆和平會議的想法,並稱衣索比亞與肯亞已同意主辦會議。
"China will send out engineers and students. We don’t send out weapons," says Xue Bing, China’s special envoy for the Horn of Africa.https://t.co/Q30ek1qDPV
— The EastAfrican (@The_EastAfrican) March 21, 2022
薛冰在肯亞時更稱,中國會「派遣工程師及科學家協助對抗貧窮和基礎設施問題,而非給武器」,此話顯然是在暗批美國介入衣索比亞內部衝突。不過《索馬利蘭記事報》(Somaliland Chronicle)22日引述消息指出,18日運抵索馬利亞的軍援物資中,包括步槍、彈藥、手機通訊監控設備及監控無人機。
軍援索馬利亞暗藏武器
只是18日中國公開的移交清單中,僅列出裝甲運兵車、軍用救護車、水車排和雷器,總價值約500萬美元。中國稱,這些軍援物資是幫助索馬利亞對抗區域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ab)。索馬利蘭則認為,中國此舉有挑釁意味,因為當時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Muse Bihi Abdi)正在美國訪問。
人在肯亞的薛冰強調,非洲之角有許多邊界、族裔、宗教引發的衝突,這些衝突若不解決,該區域就不適合開發,「中國想在該地區扮演推動安全、發展與治理的角色」。另外,翟雋則向以色列國會中國友誼小組主席哈內格比(Tzachi Hanegbi)呼籲,重啟與巴勒斯坦的會談,並支持「兩國方案」。
Breaking – #China Supplied Thousands of AK47s, Ammunition, and Portable Surveillance Drones to #Somalia https://t.co/bAMjaWQ1pO via @SomalilandChro1
— Somaliland Chronicle (@SomalilandChro1) March 22, 2022
英國諾丁漢(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助理教授巴頓(Benjamin Barton)告訴《南華早報》,中國避免直接插手介入,而是扮演能提供有利環境的支持者角色。他表示,中國認為國家主權事務,須由當地人帶頭找出解決方案。
堅持不干涉而無斡旋成果
巴頓稱,中國傳統上對南半球衝突管理態度低調且被動,「會想躲在非洲和中東國家或區域組織後面,呼籲交戰方停火,並就政治、社會和民生引發的衝突,討論經濟或開發解決辦法」。他也提到,2003至2006年發生達富爾(Darfur)衝突時,中國因國際社會壓力而偏離原本的模式。
2013年,中國在南蘇丹初步停火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隨後也為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之間持續已久的衝突調停。巴頓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中國變得更加主動,包括主辦或旁聽和平談判,不過中國長期維持不干涉的外交政策,因此在非洲和中東都沒有重大的斡旋紀錄。
美利堅大學中東-亞洲專案負責人卡拉布雷斯(John Calabrese)說,相較於解決衝突,中國的外交模式著重於管理衝突。他表示,管理衝突即謹慎接觸互相敵視的雙方,從中尋求維持建設性關係,但解決衝突是更積極主動的行為,且有被批選邊站和談判失敗的風險。
缺乏解決策略、被視為偏袒一方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歐德加德(Liselotte Odgaard)稱,雖然中國堅稱維持不干涉立場,「實際上他們是支持獨裁政權,且有干涉,只是都在門後,而非公開進行,所以長期以來不干涉是個虛幻說法」。她直言,中國參與未有成效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怕髒了自己的手。
「中國的不干涉模式向來是不要認真明確選邊站」,歐德加德向《南華早報》表示,「這代表他們沒有好的衝突解決策略」。巴頓則稱,習近平2013年針對解決以巴問題提出「4點主張」,「我不信這倡議有何斬獲,並非缺乏意願,而是以色列認為中國自毛澤東時期開始,就偏袒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