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3月30日發表《台海兩岸穩定與歐洲安全》研究報告,針對歐洲國家應該如何回應台海情勢做出建言。報告作者認為,歐洲列強過去20年因為擔心北京報復或失去中國市場,不願與台灣增強雙邊關係。但近年中國的獨裁行徑與戰狼外交日益受到歐洲批評,也創造了台歐交往的空間,但歐洲該如何協助台灣對抗中國侵略,仍是一個尚待思索與實踐的課題。
《台海兩岸穩定與歐洲安全》(Taiwan, Cross-strait Stability and European Security)報告將歐洲能夠協助台灣的事務區分為政治、經濟、軍事三大面向。在政治方面,作者指出歐洲國家與歐盟長年忽視台灣「問題」。但在中國不放棄「一國兩制」、「武力統一」的情況下,自認是民主、人權與自決支持者的歐洲,不該對於民主台灣所受到的威脅繼續視而不見。歐洲若對台海衝突撒手不管,除了損及歐洲支持民主的信念,更會直接衝擊歐洲本身的安全與繁榮。
歐洲如何協助台灣:政治面向
報告認為台灣安危關係到歐洲安全與繁榮的原因有三:一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是受到台海衝突影響,全球資訊供應鏈將會遭受嚴重衝擊,歐洲的科技與經濟發展自然無法置身事外;二是美國要是無法阻止中國對台灣的侵略,美軍勢必會從北大西洋向印太區域轉移更多人員裝備,美國、日本、澳洲與其他印太國家,也會希望歐洲提供更多政治、經濟、軍事的支援,對歐洲安全來說影響甚巨;第三,立陶宛因為與台灣建立關係遭到中國譴責與制裁,此事已對歐洲單一市場的團結與誠信構成挑戰。
報告指出,歐洲議會的老牌議員萊因哈德‧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就曾主張,由於習近平的中國對台海現狀造成威脅,「歐洲國家必須形成自己的台灣政策」;歐洲議會去年10月也以580票支持、26票反對(66票棄權)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案,主張敦促歐盟盡速展開「台歐盟雙邊投資協議」的相關程序;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相當於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對加強歐盟與台灣關係公開表示支持;德國聯邦議會2021年12月則呼籲政府重新評估對台政策、深化與台灣的交流。
報告直言,歐盟(以及全球大部分國家)過去都將台灣視為台海兩岸的麻煩製造者(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尤其如此,卻沒有人會去怪罪北京),歐洲只願意從商業層面考慮與台灣的交往。但在台灣人不願接受中國的政治體制之下,歐洲對台灣的政治支持也已經不再只是立場的宣示,包括歐洲議會與斯洛伐克代表團分別在2021年訪問台灣,捷克參議院代表團與布拉格市長更在前一年紛訪台,台灣政府的代表團也訪問了捷克、立陶宛與斯洛伐克,試圖加強雙方的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