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從開戰的理由(終結頓巴斯地區的種族滅絕)到俄國對這場戰爭的描述(不稱「入侵」、而是「特別軍事行動」),都顯示克里姆林宮自認這是一場「應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要求」而展開的「正義戰爭」。即便開戰屆滿一個月之際,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CNN專訪中仍堅稱「攻擊平民完全是西方世界的假新聞,俄軍只會攻擊種族主義武裝」。按照莫斯科的說法,普京非但不是西方反戰抗議中將其醜化的希特勒,根本就是「以義誅不義」的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化身。
先不論上杉謙信的「義將」形象在日本史學界存在有力的反對意見(譬如戰國史學者藤木久志與萩原大輔都曾分析史料與越後國發動的戰事,認為謙信的「義戰」名過其實),克里姆林宮的說法本身能否成立,本身當然更是一個值得檢視的問題。畢竟對於俄羅斯侵略鄰國的譴責,並非單純來自俄軍在烏克蘭進行殺戮,也在於俄羅斯當局開啟了一場「不正義的戰爭」。
戰爭本身存在「正義」與「不正義」之別,這正是美國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沃爾澤(Michael Walzer)的著名主張。他在1977年出版的經典著作《正義與不正義的戰爭》(Just and Unjust Wars: A Moral Argument with Historical Illustrations)力抗兩大論敵:徹底反戰的和平主義(戰爭本身就是不義,何來「正義戰爭」之有?)、認為不應以道德思考戰爭的現實主義(如西塞羅在演說中提到的Inter arma enim silent leges:法律在戰爭之中靜默)。對於前者,沃爾澤的主張是「有時戰爭可以被證明是正當的」;對於後者,沃爾澤的回應是「對戰爭中的行爲當然可以進行道德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