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es表示,從這個角度來探討菸品市場創新的發展和進程,電子煙、加熱菸、口服式尼古丁產品(oral nicotine product)以及非吸食型香菸(smokeless tobacco)的共同點在於不涉及「燃燒」,讓吸菸者滿足尼古丁的需求,但不接觸燃燒的煙霧或是燃燒式的產品,「而這正是降低危害的秘訣。」
Bates表示,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Royal Colleagus of Physicians)的研究報告指出,「縱然目前無法用數字精準指出使用電子煙對健康風險的長期影響,但現有數據顯示使用電子煙帶來的健康風險不太可能超過使用香菸產品風險的5%,甚至可能遠低於這個數字」,同時在血液和唾液中發現的有毒物質來看,不抽菸或使用電子煙的人較抽傳統紙菸的人明顯少很多,這正是「降低接觸就是減少危害」的有利證據。
美國競爭力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elle Minton指出,目前針對尼古丁產品的公共政策討論已經變成在「相對寬鬆」、「嚴謹管制」和「禁止」之間的抉擇。她認為,「禁止是錯誤的選擇」,禁止並不會減少危害,也不會減少使用者的需求,「相反的,禁止只會將合法市場轉換為地下化。」
專家呼籲政策制定應考量實際面 嚴法可能讓消費者陷入更大的危害
Minton表示,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讓人們願意遵守,「而當政策過於嚴謹,就很常看到不遵守的比例上升」。她以澳洲在去年底開始嚴管電子煙的販售為例,「嚴格的政策變成變相的禁止」,然而這也未能有效減少電子煙的使用者,反而造成非法販售的比例升高,這不僅讓安全和品質都未得到保障的產品在市場上流竄,也缺少妥善的年齡限制管理。
Minton也以美國政府對電子煙的審查流程為例,美國國會在2009年給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是否核准電子煙販售的權利,在申請截止前,FDA收到超過6百萬件的申請書,但多年過去,FDA僅核可了屈指可數的產品。
Minton表示,這也讓原先願意配合法規的製造商們開始尋找法律漏洞,例如用合成尼古丁替代菸草萃取的尼古丁,而這麼做的原因是美國政府僅授權FDA管理從菸草中萃取的尼古丁產品;在今年2月美國國會又通過一項法案讓FDA可管制或禁止合成尼古丁,「但就我們的經驗來看,全面消失一定不會成功。」
Minton強調,制定法規時一定要謹慎納入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影響,並思考法規執行所要付出的成本,「禁止、課稅,甚至嚴格的刑法都未能在全球阻止非法的菸草交易或藥品買賣」,同時也讓消費者被迫轉向非法市場,接觸到未受管控的產品,不僅讓消費者陷入更大的危害,也無法讓相關的公司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