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企業家陳宏正設宴,站起來講話的有《新新聞》的江春男、作家柏楊和陳映真、民進黨主席姚嘉文、立委康寧祥等。
他們的講話都精彩。概括來說,有幾點內容是較突出的。一是對我這次能夠入境台灣,認為顯示台灣開放趨勢中的一項突破。他們中不少人在出國時都看過《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對我們雜誌在台灣戒嚴時期的報導和評論,予以較高評價。二是其中不少人坐過政治牢、受過政治迫害,他們感謝我們雜誌當年對他們的聲援,也期望我本人為仍未釋放的政治犯作出對當局的呼籲,特別提到與我略有關涉的「人民解放陣線」案的戴華光那時仍在獄中。(他在這一年稍後就獲假釋)。三是講了許多關於政黨、勞工、環保運動等內部話題,顯示台灣的解除戒嚴,使整個社會從控制中解放出來,趨於活躍。在台灣這個歷史轉變時期,他們的興奮,和表現出來的對「吾土吾民」的關懷,使我印象深刻。
過去在編輯雜誌過程中所看到台灣白色恐怖下的景象,現在親眼目睹整個社會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民主因素在不斷增長中,不免對我們雜誌曾經的努力感到欣喜。這些文化人如此熱情地歡迎我,給我送上溢美之詞,儘管我不想妄自菲薄,但真是愧不敢當。因為眼前這些人,才是一直從心裡腦裡手裡為這塊土地奮鬥的志士,而我不過是在英國殖民地的保護傘下,盡一個新聞人的本份而已。(上)
失敗者回憶錄120:第一道晨光
「從重慶十分鐘就到濟南,再五分鐘就到青島了。」「從廣州轉兩個彎就到了大理」。
上面講的都是台北的街道名稱,是黃春明一路開車一路說的笑話。台北許多街道都用中國的城市為名稱,相信這是光復後或國民政府遷台後才作的改動。
離開台灣前一個晚上,我作了公開演講後,黃春明開車,載著江春男和我,在台北轉一圈。江春男筆名司馬文武,是戒嚴時期黨外雜誌的領軍人物。黃春明說我在台北幾天都只顧應付媒體和見各路訪客,還沒有看過台北,因此一定要在臨走前轉一圈。除了上面那個笑話,他還說在台北轉一圈,像中國各地都去過了。江春男說,台北就像「小中國」,要看真正台灣,必須離開台北,到中南部鄉下去。
不過,他們說的「小中國」,倒讓我聯想起毛澤東在1920年發表一系列反對「湘人治湘」,力主「湘人自治」的文章,他那時主張「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小中國」,呼籲成立「湖南共和國」,然後各省建設「二十七個國」,再組聯邦。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社會的人情世故也相似,至少比香港社會更像「小中國」。中國各省若與台灣一樣漸走向真正的民主,毛澤東當年主張未必不能實現。但顯然,自毛奪得全大陸的政權後,建設小中國的主張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各省連維護本省利益的施政都被指為「地方主義」,所謂西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都有名無實。與台灣組聯邦,兩岸都沒有意願。與九七後的香港組聯邦也被否決。中國一直以「大一統」的願景去凝聚人民的向心力。中共國的人民也經幾十年洗腦,認為「統一」乃天經地義。聯邦?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