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蔣中正的歷史評價聚訟紛紜,每一種評價反映了蔣中正的一個面向,也照映了評價者自己的政治立場與觀點,甚至反映他的政治利益欲求。
評價者無不站在自己的主觀立場上做了自以為客觀的評價,其實多是自我的一種投射,別人完全可從他的評價中給他的路數作出精準的定位。
蔣家非親非故者可以儘管放言高論,只要不自以為掌握唯一的真理就好,但身為蔣家之後(雖然未經DNA確認),尤其是在政治險坡上爬行的人,更不可逆超脫自己政治利益的考量,因此必須盤算再三,設法將資產加值,使其資產的價值大於負債的承受,或者將負債變成資產,至少不讓血緣成為負債。
蔣萬安挖空心思在做這件事,希望在資產與負債的糾纏中理出頭緒,向前跨出新的一步。他建議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建設紀念館」。蔣萬安的這個建議建立在對蔣前總統的評價上。他表示,過去兩位蔣總統在保衛中華民國、推動台灣發展的歷史軌跡上,有不可抹滅的貢獻,未來應要用更高的視野、未來性的觀點看待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定位,應朝向台灣建設紀念館升級轉型。
他並且批評,任何黨派、組織,都不應操作中正紀念堂園區議題,擴大社會仇恨與對立,只有正視過去這段時間,大家才能放眼未來、攜手向前,迎接新世代。他最關鍵性的觀點是「蔣家評價要回歸民主,而非一座空洞的聖堂」。
台灣各方人士對於蔣中正乃至蔣經國的評價幾乎是兩極化,正面評價者視其至高至大,神聖不可冒犯;負面評價者則視其威權統治傷害重大,是「228屠殺與白色恐怖的元兇」,簡直罪大惡極。
兩照評價天差地別,根本分野在於民主這個象限,一方從民主的單一視角評量,另一方則拋開民主的座標,前者視其為威權統治的獨裁者,後者將其視為至尊領袖,兩者皆視角太過偏窄,流於片面性,且情感用事,未能全面理性評價。
蔣萬安從選舉的資產負債表著眼,試圖跨出「中正紀念堂」的非彼即此的圖騰泥淖,既不全盤肯定或否定,也不耽溺於過往的歷史,而更側重於兩方對話與未來融合的效應上。
身為一位沾上蔣家血緣關係的藍營的中生代,他採取中庸之道,以建設台灣肯定先人的貢獻,並呼喚以民主的座標做出相對完整而精確的評價。他執中而含蓄的評價,當然無法滿足一直把貶抑蔣家當提款機使用的綠營人士,也開罪於把兩代蔣總統神聖化而予以崇仰膜拜的深藍人士。
這兩種極端反應恰如對兩蔣正反兩極化的評價。兩種立場都失之偏頗,從反共、保台和建設台灣的功過看,兩蔣功不可沒,蔡英文總統也肯定蔣經國「保台」之功,老蔣這方面的貢獻猶有過之;但擺在民主座標上看,兩人都有不足,老蔣負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