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無差別的停課標準,致使受教權受損!

2022-04-19 06:10

? 人氣

教育部的防疫停課標準引發爭議,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柯承惠攝)

教育部的防疫停課標準引發爭議,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柯承惠攝)

2019年至今三年了,大學生涯的四分之三都被疫情所籠罩,近幾日台灣疫情來到了單日確診逼近千人的情況,教育部及各學校面臨是否遠距以及停課的掙扎,近日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宣布修正版「校園因應COVID-19 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自4/13上路,以往一班有一個確診時該班停課,如有兩個學生確診就全校停課的規定,已走入歷史,現在著重以「班級」為單位,學校裡有1/3以上班級暫停實體課程10天,則全校暫停實體課程,對於新修正的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實在不敢苟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新台灣模式下,放寬停課標準是必然發生的措施,但新頒布的停課標準,無差別式的訂定停課標準,沒有考量到不同年齡層對於病毒的抵抗力,以及各地區疫情的嚴重程度,最重要的莫過於12歲以下的孩童尚未施打疫苗。筆者認為停課標準應該與整體的防疫政策與時俱進,依照不同群體的染疫風險、因地制宜,例如疫苗覆蓋率的區別,制定不同標準的應對措施,才能真正在受教權及健康權中達到平衡。

美國疫情嚴峻程度遠超台灣,卻仍然堅持不停課不封城,取而代之的是以免費發放口罩和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以及積極提升疫苗覆蓋率,全民接種疫苗(包含12歲以下孩童),筆者認為台灣應效仿美國應對疫情的策,而不是以剝奪教育權,遠距教學固然有其好處,但在大學教育裡學校課程並非一切,營隊、比賽、社團和實習等活動也會在停課期間被迫終止,讓大學教育淪為和國高中一樣的制式課程,限制了學生的多元發展,退步而言,即使是在國高中及小學,學校教育並非只有書本上的內容,更包含了社交能力等,都是在遠距教學所無法習得之技能。

在此呼籲教育部正視學生的受教權,在新台灣模式下訂製更貼合人性及有效的防疫政策。

*作者為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