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對於台灣的功過,無論是創造的資產,或者留下的負債,此時此地的台灣人都仍在承受。我們不能吃果子不拜樹頭,也不能濫情理盲而昧然崇仰。
對於蔣中正的評價必須拉回中正大道上,保台與建設的功勞不可漠視,民主的座標也不能棄置,唯有兼顧兩個視角才能獲取平衡公正評價。近年轉型正義被高高提起,但綠營的轉型正義變成政治追殺,深藍則好像還活在前民主時代。兩者都有嚴重欠缺。
兩蔣確是「人民的集體記憶」,但不同政治立場者所記憶的內容大有不同,嚴重影響兩方的對話與和解。深綠人士把老蔣視為罪大惡極的獨裁者,他們對於蔣萬安的評價當然嗤之以鼻,認為他毫無反省能力,反映他無法認同台灣這塊土地,無法體恤台灣前輩所承受的痛苦。
深藍人士的反應被名嘴形容為「氣到發抖」,比如張亞中教授認為,蔣中正對台灣貢獻太大了,確保台灣安全、和平土地改革,推動經濟建設、開展9年國教、落實地方自治、弘揚中華文化,「他對台灣的貢獻,是台灣這塊土地上400年來沒有一位領導人可以超越的,為他建個紀念館不應該嗎?」
前一種評價只有民主的單一座標,後一種評價少了民主這個座標,而蔣萬安試著從建設與民主雙座標論述,顯得比較平衡而周全,但也無法取得兩方的共同認可,因為各有所偏於,尚不能剝離深重的愛惡之情。
蔣萬安評價老蔣所持的標尺算是比較公允的,如果極化兩端人士都能認同這套標尺,從多角度評價老蔣,從而矯正自己原先偏於一極的評價,從而縮短兩端的差距,則也可視為老蔣對台灣的另一個貢獻。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