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經濟算是過了一個「好年冬」,在經歷了2020年全國因疫情封鎖帶來的大衰退後,大部份國家2021年都享受了一次大反彈,成長率都創近年高點,中國去年8.1%的成長率就是近年少見,只是把2020年加進來平均後,成長率變成5.1%─算是比正常成長率還低;今年5.5%的成長率目標值,原本外界認為算是保守、達成機會不小,但碰上俄烏戰爭、疫情再起,幾番折騰下,達成目標值機會已更小了。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首季民間消費不足問題。在中美貿易戰之後,北京提出「內循環」政策,白話文講,其實就是要增加內需、提振消費以支持經濟成長,以降低對出口貿易的依賴。但第1季的幾個重要數據中,從工業生產到進出口、投資都不差,但民間消費成長最低、只有3.6%,明顯拖累整體成長。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只會持續下修─IMF本周才把今年全球成長率下修為3.6%,較1月少了0.8個百分點,去年中國出口成長2成帶動整體經濟上行的盛況不再,北京今年要保增長、「保5」,如果再要用「 大水漫灌」的作法,當然有可能達成,但後遺症也會相對嚴重。最佳的方式其實是能拉抬民間消費,以免官方出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太多引發不良後遺症,至於最後能作到多少,官員的選擇如何,就只能繼續看下去。
至於台灣,今年也不可能躲開「通膨上調、成長下修」的命運。央行在3月的理監事會後,已把今年通預測值從不到2%上調到2.37%、成長率下修到4.05%;不過,依照目前的發展看,通膨最後應該會到3%左右、成長率則跌破4%,看看未來幾個月出口表現,大概就能知道情況會變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