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勞工如果想完全倚靠年金過活,風險恐怕是高了一點。
矛盾的是:勞工退休後每個月能領多少年金,計算公式中,工作年資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勞工都要早早退休,能領的年金一定變少;那些號稱領超過4萬元年金者,勞保年資是超過50年以上, 顯然大部份勞工不可能有如此長的投保年資。
既想早早退休、又要靠年金過活,兩者大概很難兼顧吧!
不過,這份調查還是有些面相相當「現世」─勞工退休生活費來源,只有4.7%是答「由子女供應」,顯然勞工雖然未必清楚年金是否能作為退休生活的倚靠,但卻非常清楚與肯定:別想靠子女養了,古云「養兒防老」已失效,可以忘記這句話了;倒是有些悲觀者認為,現代老人該注意的是:養兒防啃老。此外,有近5成是靠投資所得,正面看顯示投資理財教育的成功,負面看則讓人擔心其風險。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進入超高齡社會,整個社會、民眾、政府都很難「充份準備」來因應,從長照問題到退休養老、經濟與社會的轉型調適,都需要面對、因應,而從勞動部這份調查勞工對退休生活的準備來看,需要加強、甚至轉變觀念之處恐怕仍不少。在該是勞工日子的勞動節之際說這種事,確實是「傷感情」,不過,現實就是如此,勞工越早看清楚、認識現實與未來要面對的情勢,就能越早作好打算、好好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