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上、下課」的啟示
2011年,新北市教育局率先創立「上、下課大反轉」活動,到2022年仍有許多縣市的學校舉辦類似兒童節活動。所謂「上、下課大反轉」,就是學校在兒童節前,可選擇某一天的上學日,擇定某一節只要上課十分鐘,接下來的下課可反轉長達四十到六十分鐘的自主活動。讀者可查閱網路上許多兒童節資料,多會以「兒童嗨翻天」等詞語來示意大反轉的活動效果。兒童節當日,也有受訪兒童發出「希望天天都是兒童節!」的禮讚。
「上、下課大反轉」就是今日兒童想要追求、擁有的歡樂嗎?兒童有追求「下課快樂」、「兒童節快樂」的快樂權,但「一小時的嗨翻天」對大人卻是一種警語。教育單位有什麼合宜作為,讓渴求自主的兒童了解,「自主」背後還有一層「自我負責」的重要寓意。兒童鬧哄哄地反轉完一個小時,卻沒有和兒童節本意產生太多連結,這也只是讓兒童每年都親歷學校單位,沒有太多想法、沒有太多創見的辦理他們專屬的兒童節。
舉例來說,我們是否引導兒童在反轉時間能「自主安排」活動?我們是不是聆聽、鼓勵兒童在自主安排活動後的「思與得」?還是反轉時間一過,就像仙杜瑞拉一樣又變回灰姑娘,回到原來環境繼續寫不完的學習單、訂正不完的題目?又如果每一年都有類似的兒童節反轉活動,是不是可以預告兒童明年可以擴大邀約幾個好朋友一起規劃,以小團體為單位的自主表演?這些都值得臺灣的大人、教育制度思考,我們是否太過掌控、宰制兒童的學習歷程?忽略兒童應當有的自主學習、自我負責的經驗。
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它的意義,隱含的內涵需要大人引導探索。對於富有深度意涵的兒童節,除了熱鬧喜慶地慶祝,它本身還是一個教育兒童的最佳時機。它不只讓兒童形式上度過一個自己的節日,兒童年紀雖小但仍有善的作為可以影響他人、影響社會,以及能確切體會自主與負責的關聯等。教育單位如能用心將活動的體驗轉化得更深層,每一個構思都是能提升兒童能力的優質活動。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