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聽海湧》不是歷史,而是帶有杜撰編造的虛構作品

2024-11-18 05:50

? 人氣

聽海湧描寫太平洋戰爭時期,台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盟軍戰俘的故事。(圖片取自聽海湧官方臉書)

聽海湧描寫太平洋戰爭時期,台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盟軍戰俘的故事。(圖片取自聽海湧官方臉書)

《聽海湧》是2024年8月上映的電視劇,由公共電視臺製作與發行,以太平洋戰爭時期(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設立於婆羅洲的戰俘營為背景,描述自1942年(昭和17年)之後,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盟軍戰俘的故事。由於戰俘營發生虐待、屠殺戰俘的情事,不少臺籍戰俘監視員在戰後遂被盟軍檢察官指控、起訴、判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聽海湧》劇情創作靈感,來自於臺籍戰俘監視員柯景星(日文名:河村輝星)的事蹟。日軍在1942年攻佔婆羅洲,俘獲中華民國駐山打根領事卓還來一家人,柯景星發現卓還來領事的夫人趙世平在戰俘營惡劣環境中獨自撫育兩個幼童,心生不忍,於是省下自己的配給,用香菸跟當地農民換取雞蛋,暗自救濟趙世平母子。不過,由於柯景星捲入屠殺戰俘案件,於戰後被列為「戰犯」,判處有期徒刑,監禁多年。這麼一段幽微人性在殘忍戰爭中無畏展現,卑微人物在強權暴力中無奈忍受,而且已經塵封多年、幾近遺忘的史實,當然具有顯赫的文明價值,也飽含戲劇張力。任何優秀的導演或影視公司,自然不會錯過如此難得的好題材。

然而,《聽海湧》在播映後,卻遭致許多批評。尤其來自於2005年出版《前進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一書的李展平,該書是《聽海湧》劇組編寫劇本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

儘管劇中角色甚多,但李展平指出,卓還來、趙世平夫妻和柯景星三者是貫穿《聽海湧》全劇的靈魂人物。劇組參考卓還來領事原型,重新進行人物設計,並改名為「羅進福」。引發李展平批評的焦點在於,劇組將「羅進福」塑造為在戰後誣告臺籍戰俘監視員,藉以區分「臺灣人」與「中國人」,即便是虛構改編但指涉性強,實際上已經扭曲汙化了當時早就犧牲的卓還來領事。

李展平指出,卓還來在27歲時已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和倫敦大學經濟博士學位,是當時日方積極招攬入南京汪精衛政府的菁英,但在遭到俘虜後,因堅持不投降,而關押於戰俘營。隨著戰事的逆轉,潰敗的日軍於1945年7月槍殺卓還來,以及多名同遭監禁的英、美等盟國人員。因此,史實中未曾發生「中華民國領事誣告臺籍戰俘監視員」的事情。

真實的歷史還不止於此。

卓還來領事遭日軍槍殺,妻兒則倖存下來。但《聽海湧》劇情則鋪陳因妻兒死於戰俘營,這才導致「羅進福」一心要復仇。實際上,趙世平後來任職於聯合國,對於柯景星當年的義舉,深懷感謝,要求後代務必報恩。至於柯景星,在戰後審判中,因屠殺戰俘案件一度被判死刑,直到戰俘營軍官杉田鶴雄向法庭坦承「臺籍監視員槍殺戰俘是奉自己命令」,於是柯景星被改判有期徒刑,1953年獲釋,返回臺灣定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