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僅僅是「蛋糕比較好吃」這麼簡單。真正的答案會讓我們了解到,為何我們會做出某些舉動,以及我們該如何打破各種壞習慣,例如壓力造成的暴飲暴食或拖延。
我們先從大腦為何、如何形成習慣開始說明。為何形成習慣?很簡單──習慣讓我們的大腦可以有空間來學習新事物。但是,並非每一個動作都會變成習慣,你的大腦必須學習要把哪些動作變成習慣、哪些動作則不能再做。要記得,你是根據這個行為所帶來的獎勵來學會一個習慣的。一個行為帶來的獎勵越大,形成的習慣就越強烈。
這很重要,所以我要再重複一次:一個行為帶來的獎勵越大,形成的習慣就越強烈。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獎勵程度來排列各種行為的優先順序,並優先選擇獎勵價值較高的行為。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也許和我們第一次學習到這個行為時,激發大腦獎勵中心的多巴胺的分泌量有關。這可以一路追溯到原始人的大腦,它就是要讓我們盡可能獲得更多熱量,這樣才能生存。舉例來說,糖和脂肪是高熱量的,所以當我們吃蛋糕的時候,一部分的大腦想著:「熱量──生存!」因此,比起花椰菜,我們更加喜歡蛋糕。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近期的一份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得到兩波多巴胺的分泌:第一波是我們吃到食物的當下,第二波是當食物進到胃裡的時候。根據熱量高低,我們的大腦會記住哪些食物的獎勵程度比較高(熱量越高=獎勵越高),這就是為什麼爸媽總是不會在吃晚餐的同時讓我們吃甜點;如果有得選,我們一定會在吃蔬菜之前,就先吃蛋糕吃飽了。
然而,並不是只有熱量是重要的,我們的大腦還會學習人、地、物的獎勵價值。回想一下,你孩童時期參加過的生日派對,你的大腦會將所有資訊結合在一起──蛋糕的味道、你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時光──全部結合成一份獎勵價值。
獎勵價值會被儲存在大腦裡的一個特定部分,稱為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簡稱OFC)。眼眶額葉皮質是一個十字路口,情緒、感官以及過去的行為所留下的資訊,會在這裡進行整合。眼眶額葉皮質會將所有的資訊結合在一起,並運用此資訊來訂定一個行為的綜合獎勵價值,這樣我們未來就能很快地將這份資訊「整塊」取出。
當你長大成人後,看到一塊蛋糕時,你不需重新理解蛋糕的味道嚐起來如何,或者重新回想以前吃蛋糕的同時度過了哪些快樂時光,你早在童年時期就記住的連結會自動跳出來。吃蛋糕讓你覺得快樂,並觸發一種自動的、習慣性的反應。你可以將學習一個習慣,想成是「設定並遺忘」──設定行為的獎勵價值,並忘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