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遊在這套叢書的知識世界之中,有如置身在《台灣民報》與《台灣新民報》所呈現的歷史場域之中,流連忘返,其樂無窮,不覺疲倦,不知關門時間之將至,我很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極少數最專心一意、全心全力研讀這套叢書的其中一人。
由於「這段歷史在當時幾乎處於空白階段」,因此我研讀時,關注的是「這段歷史」,而非「特定個人」,隨著研讀的資料和訪談的「先覺者」愈多、愈深入、愈廣泛,便愈覺得這段歷史實在太精采了,太值得珍惜了,但為什麼在既成教育體系下,對這段精彩的歷史,卻隻字未提或漠不關心;為什麼創造這段歷史的「先覺者」,身後卻在自己畢生奮鬥的土地上被人遺忘;為什麼我們對自己身邊的故事懂得這麼少,遇到被扭曲的時候又那麼無力……這一連串的為什麼,讓我覺悟到我們對自己的祖先所知太少,所做太少,虧欠太多,不知如何發現他們,不知如何守護他們,不知如何為他們發聲,不知如何為他們平反,更不知如何還給他們應有的歷史公道與歷史地位。事實上,還給歷史真相!還給祖先公道!也正是我以兩年多的時間,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時,為這段歷史撰寫約四十萬字的最主要動力。
蔣渭水的發現,代表這段歷史研究的重大突破。常有人問我:我寫蔣渭水傳,是不是因為我們都是宜蘭鄉親,這個問題太矮化我寫蔣渭水傳的動機,也太矮化我將蔣渭水與台灣歷史連結的意涵。我不諱言,蔣渭水的發現,改變了我寫這段歷史的順序,本來應先寫這段歷史,如有可能,才寫個人傳記,現在倒轉了過來,我先寫成《蔣渭水傳》,再寫《兩個太陽的台灣》,其關鍵是蔣渭水個人所具有的感染力與領袖氣質。
閱讀蔣渭水的資料愈多,訪談蔣渭水的老同學、老戰友越多,一個活生生的蔣渭水身影好像會隨時陪伴著你,在你身邊,在你腦海中。你會驚訝地發現到一個充滿熱情與理想追求的「熱血青年」蔣渭水在你身邊;你也會驚訝地發現到一個不斷在還數不清「演講債」、致力醫治台灣人的「知識營養不良症」、被監獄的「鱸鰻」稱為「文化頭」的蔣渭水在你身邊;你也會驚奇地發現到一個不斷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嘔盡心血,喊出「同胞須團結,團結更有力」、為台灣前途尋找出路的「社會運動第一指導者」的蔣渭水在你身邊,最後他倒下,在空前的大眾葬儀中告別人世。當你發現這樣一個充滿令人驚訝的蔣渭水,而世界對他的認識又這麼有限,其中又包含那麼多無知與有意的扭曲,時間且跨越長達一代人以上的時間,你能不扼腕嘆息、能不思有所作為。
在無數驚訝與感嘆聲中,蔣渭水的發現,終於促成全世界第一本以第一手歷史文獻、歷史人物、歷史場域為主要元素構成的《蔣渭水傳》,在台灣分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