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民主人士陳子明(3):政治反對派

2015-03-07 13:30

? 人氣

獲釋後能陸續開始外出了,2004年陳子明在承德圍場

獲釋後能陸續開始外出了,2004年陳子明在承德圍場

編者按:陳子明先生是中國著名民主人士,曾經在1975年因為議論時政被開除學籍,並定性為反革命。1979年,他出任《北京之春》編委,並在1991年因被指是八九學運的「幕後黑手」而被中國當局判囚13年,雖然後來曾獲保外就醫,但隨後也長時間被軟禁家中。2014年10月21日,陳子明因病在北京去世。本訪談錄是陳子明生前接受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宜中專訪的內容。BBC中文網獲得授權連載發表有關專訪的全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宜中(以下簡稱「問」):您在1994年保外就醫期間,提出了「中國政治反對派」、「理性、負責任的建設性反對派」概念。您還特別闡發了「民主運動要立足主流社會」。陳子華在〈我所知道的「社經所」〉(附錄於《陳子明文集》第十二卷)中,曾對您的政治反對派理念做出概括,其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當前,政治反對派可以做以下五個方面的事情:政治對話、時政批評、立法倡議、歷史撰述和籌備參選。反對派要積極主動地提出每一個時期國家發展的重大議題,通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展開嚴肅認真的政治對話。反對派人士要根據每一個人的興趣與專長,自然而然地產生出自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理論各個領域的發言人,對政府和執政黨的各項政策以及現行體制的各個方面進行評論,公正地肯定其進步和成績,不留情面地抨擊其弊端和劣績。反對派應著手擬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國防政策、經濟政策、國土開發和環境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港台政策,等等。反對派還應當幫助成立一個『學校教科書編輯委員會』,研究設計能夠取代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基礎課中人文學科現行教材的新體系和新教材。反對派人士要在中國的法制建設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通過各種方式提出立法動議,擬定法律草案。反對派人士要珍惜自己的政治傳統,積極撰寫自己的歷史和當代中國社會的歷史。反對派要對改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修改選舉法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制定近期和中遠期的競選綱領和競選策略。」

我想,這應該就是「建設性的政治反對派」的具體所指?

陳子明(以下簡稱「陳」):這確實就是我的思路。陳子華的概括是根據我在1994年第一次保外就醫時寫的兩篇文章:〈中國的民主:從說到做〉和〈1995年的中國政治反對派〉(載《陳子明文集》第四卷)。

問:您2002年出獄,2006年恢復政治權利後,不帶頭從事公開活動了。現在您是個體戶?

陳:我現在沒有去挑頭做什麼事,雖然也有人希望我做。我剛出獄時,劉曉波希望我挑頭做,但是我說你做的已經挺好了,就不一定非得我來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