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向來是歐盟的領頭國家,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學術在歐洲大陸都引領風騷。不過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從一路容忍普京侵略惡行的前總理梅克爾;提出「烏克蘭應給予頓巴斯自治地位」(又被稱為「史坦因邁爾公式」)的梅克爾時代外長、當今總統史坦因邁爾;到卸任總理後跑去當俄羅斯石油公司監事會主席、不時為俄國說項的前總理施洛德—卻都成了輿論聲討的對象。
至於現任德國總理蕭爾茨,雖然早在今年2月底就宣布暫停啟用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撥款千億歐元提升軍備,3月初更打破了二戰後「不向衝突地區運送武器」的保守原則,提供烏克蘭1千件反戰車武器與500枚「刺針」飛彈。不過對於德國是否該提供重型武器,蕭爾茨政府卻一直謹慎以對,直到4月底德國聯邦議會做出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應向烏提供重型武器」的決議後,蕭爾茨政府的態度才終於鬆動。
對於德國「東方政策」(Ostpolitik)的破產,《Politico》形容「鮮少見到一個國家對其自身的信心在一夜之間被粉碎地的如此徹底」、「德國被推進一個痛苦反省、自我懷疑與相互指責的過程」,甚至尖銳地指責「德國並非一夜之間就把靈魂出賣給俄羅斯,而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讓整個國家都成為了俄羅斯的同謀」。《Politico》據此羅列了12位應當對錯誤政策負責的德國菁英,令人驚訝的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大思想家哈伯瑪斯竟也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