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樸觀點:Covd-19控管「清零」與「共存」政策之辯

2022-05-20 06:50

? 人氣

希望所有各地的疫情管控模式,無論是清零的或共生的都按照「成功的極限」的逆基模,塑造各地未來的希望。(資料照,林瑞慶攝)

希望所有各地的疫情管控模式,無論是清零的或共生的都按照「成功的極限」的逆基模,塑造各地未來的希望。(資料照,林瑞慶攝)

清零政策,中國大陸亦稱「動態清零」或「社會面清零」是指每當發現傳染病確診病例後,即進行醫學治療並同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隔離密切接觸人員、控制病毒的影響範圍,以減少傳播和確診人數為目的的一種「四合一」防疫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初期,最先實施清零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澳洲、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地。清零政策在西語世界稱之為Zero-COVID、COVID-Zero或FTTIS五步驟(英語:Find, Test, Trace, Isolate and Support,即尋找、檢測、追蹤、隔離和支援)。Covid-19發展第二年,觀察到一旦疫苗普及後病毒殺傷力出現第一波下降的現象,全世界共同感悟到疫情可能持久化,於是大部分地區於2021年陸續放棄「清零」而轉向與病毒共存的政策。WTO世衛組織表示,截至2022年5月,香港、臺灣和中國大陸是維持清零政策的最後三個主要經濟體,而臺灣也在2022年下半年停止清零,香港亦未再堅持強制清零。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於2022年5月10日對中國政府喊話,表示清零策略是不可能持續,引起中國政府不滿。在西方全面反中的大氣候影響下,目前各種清零政策的討論往往成了「政治正確」的延伸,許多學者認為此風不可長。本文擬於從流行病控管的角度、從一般管理學的角度還原爭論的癥結所在。

WTO緊急事務部主任瑞安(Mike Ryan )曾經表示,自2019年底以來中國通報死亡病例僅15,000件,比起美國的近100萬人、巴西的66萬多人和印度的52萬多人,這個數字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在與病毒共存政策下,新冠肺炎死亡已成為美國第3大死因,是美國兩場世界大戰中死亡總數的2倍。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中國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預估在6個月內將導致近160萬人死亡,其中3/4將是6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老人。

以上論點可視為清零政策保障「生存權」的優點所在,但另有一面,中國是全世界供應鏈中最關鍵的一環,因清零的封城行動,上海碼頭一個卡車司機缺位的「蝴蝶效應」,將引起美國紐約港口完全癱瘓的大風暴,甚至全球供應的大震蕩。鑒於病毒變異防不勝防,清零政策的邊際效用逐漸下降,清零的經濟代價越來越大,這不僅不利於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將使千瘡百孔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這應該是共存政策的重要出發點。

其實評估公共政策的優劣有許多專業方法,本文的任務是利用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的《系統思考》基模,評論兩種不同管理模式的演化路徑。系統思考比較有能力切中要害,並具備不偏不倚的評估程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