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登陸台灣的YouTube Shorts,或許能給Instagram Reels一些借鏡之處。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2022年第一季時YouTube Shorts每日觀看數已超過300億次,較一年前增加三倍之多,由數字看來,短影音格式可說是相當成功。而根據YouTuber黃氏兄弟在2022 FEAT.CON 台灣影音創作者年會的分享,他們的副頻道《哲哲日常》開始創作YouTube Shorts後,在半年內多了將近一百萬的短影音觀看次數,且續看率比長影片高,加上新功能演算法紅利的效益,使黃氏兄弟認為YouTube Shorts相當有利於早期創作者加入。
綜觀上述的趨勢分析,Instagram創作者不管是考慮到仍持續在全球延燒的短影音趨勢,或是Instagram Reels在推動新功能時提供的演算法紅利,都的確很適合趕快嘗試Reels,畢竟它能讓早期進入者以較低門檻換得較高流量,讓剛萌芽的創作者翻紅。根據YouTuber JJJason自由攝影師在影片中的實測表示,過往發Instagram影片的觸及用戶大約是6,000戶,不過使用Instagram Reels的話觸及用戶卻可以達到2、3萬,在成效上明顯勝出;同時,以「音樂」來分類Reels短片,讓短片更有機會受到全球不同語言觀眾青睞,優於原先僅粉絲、在地觀眾可見的演算法。
要認真入場Instagram Reels,以下幾點請注意!
當然,Instagram Reels尚還有一些缺點需要克服。第一,就是高流量不一定會帶來高轉換。也就是俗稱的「歌紅人不紅」;你的影片觀看數很高,不代表會等量反應到追蹤數或其他貼文、影片的流量上。因為Instagram Reels的機制,傾向帶動觀眾一起加入病毒式的仿效、仿拍,而非導向追蹤特定用戶,所以要如何把流量轉換成粉絲量?是創作者們仍然要多加努力的課題。。
對於渴望將流量變現的創作者,或是希望合作的廣告主們來說,Instagram Reels最大的問題便是廣告機制還不明確,還沒有像Facebook、YouTube那般完整強大的廣告系統,所以就算企業已開始期待能運用Instagram Reels的流量,也必須再緩緩,等待日後是否有適合的廣告機制上線。
但若要以產品置入Instagram Reels短片的話,倒是可以參考TikTok的業配模式,利用短秒數快速創造使用情境來吸引粉絲購買,抑或是品牌或產品搭配快節奏音樂卡點製造記憶點等,都是值得嘗試的露出形式。對台灣廣告主來說,這個新功能必然需要一段時間調適,畢竟透過YouTube開箱影片置入,都能將產品資訊講好講滿,反觀Instagram Reels可沒那麼多時間讓你慢慢說,必須轉換業配合作的策略思維,才可好好運用這股新觸及動能。
作者來自NCCU,從科技媒體到數位行銷,這輩子應該離不開網路圈。其他作品詳見個人Medium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