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關龍樹生平的說法,大都來自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龍樹菩薩傳》、元魏‧吉迦夜與曇曜所譯的《付法藏因緣傳》,以及來自印度經論或遊記(例如唐‧玄奘之《西域記》)當中的一些傳說。
一、青年時期的龍樹
鳩摩羅什所譯的《龍樹(菩薩)傳》 ,說到龍樹是「南天竺梵志種」;梵志,應是婆羅門階級的意思。這從西藏人布敦(Bu-ston;A.D. 1290-1364)所著之《佛教史》(法史,Choshbyung)即可看出來。他說:龍樹是生在南方一個名叫「毘達拔」(Vidarbha)的國家,父親是一個富有的婆羅門。
既然是生在一個富有的婆羅門家庭之中,龍樹自然從小就受到完整的婆羅門教(Brahmanism)教育。所以,《龍樹傳》說他「天文、地理、圖緯、祕讖及諸道術,無不悉綜」。甚至還傳說:「在乳餔之中,聞諸梵志,誦四圍陀典,各四萬偈,(每)偈有三十二字,皆諷其文,而領其義。」其中,所謂「四圍陀典」,即是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四種《吠陀(經)》(圍陀經,Veda)。
然而,布敦的《佛教史》則有略微不同的說法:龍樹在七歲以前似乎是個體弱多病,幾度瀕臨死亡的少年。他的父親聽了占卜者的勸告,把他送到了那爛陀寺。到了寺廟門口,龍樹高聲地唱唸四《吠陀》之一的《沙磨吠陀》裏的經文,寺中的薩拉哈婆羅門聽到之後,就勸他出家以延壽。於是,龍樹出家了,並且從他師父那裏學得了死亡之神的征服者――阿彌陀的密咒,以致成了一個長壽者。後來,他又和薩拉哈婆羅門學習《吉祥祕密集坦特羅》等經典,並跟從羅睺羅跋多羅受戒,法名「有德」。
《龍樹傳》和布敦《佛教史》之間的最大差別是:前者認為弱冠以前的龍樹,所受的都是婆羅門教的教育;而後者則說到七歲以後,龍樹即接受佛法的熏習。
依照《龍樹傳》看來,年輕時代的龍樹,不但是一個「外道」,而且是一個耽迷於慾樂的不良青年。《傳》說:龍樹和「契友三人」,「俱至術家,求隱身法」。學得隱身法之後,「縱意自在,常入王宮」,以致「宮中美女皆被侵凌,百餘日後,宮中人有懷姙者」。於是國王下令捕殺,契友三人皆死,唯有龍樹一人逃過大劫。正危難中,龍樹「始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因此發誓說:「我若得脫,當詣沙門,受出家法。」所以,脫難後,龍樹就「入山詣一佛塔,出家受戒」。這些說法和《付法藏因緣傳》卷5所說相同,但與上引布敦《佛教史》的記載相去甚遠。不過,卻可以做為龍樹早年信仰「外道」(婆羅門教)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