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捷運劍潭站伸手可取皮蛋豆腐?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新春初體驗

2022-05-19 05:50

? 人氣

北藝中心的設計有如把遊樂場的一個大玩具放大,再把觀眾放進去刺激觀感。(網路照片)

北藝中心的設計有如把遊樂場的一個大玩具放大,再把觀眾放進去刺激觀感。(網路照片)

20年來經常搭乘捷運淡水線,從中山到芝山、忠義,這條線一向人滿為患,行進中連經過了哪些站常看不清楚。圓山以後車廂彷彿從地面騰空起來,可以窺到聳立山顛的圓山大飯店,也把劍潭士林踩在地下了,而後高高在上一路往北投、淡水開去。幾年前某一天行經劍潭,猛然發覺眼前方型高樓不知何時長出一顆圓球狀建物,但我知道這是傳聞中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後來就不斷看到北藝中心工期延宕的報導。北藝中心的浮空設計「球劇場」,靠近旁邊的夜市,早就有人聯想到「皮蛋豆腐」,北藝中心乾脆說像「貢丸米血和百頁」。對搭捷運的人來說,北藝中心的「皮蛋豆腐」或「貢丸米血和百頁」與劍潭捷運站的高聳動線迫在眉睫,很難讓人有什麼驚艷,倒讓我想起年少時代坐火車,常在停靠站打開車窗,伸出頭向小販買便當的經驗,眼前的「皮蛋豆腐」或「貢丸米血百頁」,彷彿一伸手就能買到一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0518-浮空設計的北藝中心「球劇場」,有人聯想到「皮蛋豆腐」,北藝中心乾脆說像「貢丸米血和百頁」。(網路照片)
浮空設計的北藝中心「球劇場」,有人聯想到「皮蛋豆腐」,北藝中心乾脆說像「貢丸米血和百頁」。(網路照片)

北藝中心設計者是曾獲普立茲獎的國際建築師Rem Koolhaas,及其所領軍的OMA建築事務所,搭配國內姚仁喜建築師,設計出3個獨立運作的劇場——「大劇院」、「藍盒子」和「球劇場」,分別可容納1500人、500至800人,以及800人,「藍盒子」座位為可拆式,能與「大劇院」合併成容納2300席的「超級大劇場」。據北藝中心官方說法,當初建築師設計3個重要劇場的靈感,來自於士林夜市的麻辣鴛鴦鍋「一鍋三味」。北藝中心外觀引發的美食聯想,彷彿劇場從士林夜市某一小吃攤一躍而出,北藝中心也跟鄉鎮老戲院一樣,有生活的方便性,看戲還可以喝杯飲料,買些零嘴,讓看戲與逛夜市的生活樂趣聯結在一起。然而,北藝中心的體質並沒有那麼庶民,營運方向不是走社區路線,裡面的表演是高層次的劇場藝術,節目的規劃仍然是國際大都會的專業劇場概念。

顛覆性的劇場?

一般人體驗與評價城市的劇場,比較著重劇場的建築設計、軟硬體設施、動線與設計風格等,以及節目規劃、劇場管理與觀眾服務等面向,而這一切最後須要一個經營團隊長期落實劇場的運作,並讓觀眾從觀賞節目過程中實質感受。北藝中心的工作團隊素質毋庸置疑,但營運尚未展開,未來的績效仍須面對各種考驗。另外,一座新的大型公共建築興建,理應與周遭景觀與人文氛圍遙相呼應,評價劇場的另一項指標,便是劇場周邊的整體景觀。

20220518-北藝中心與劍潭捷運站的高聳動線之間迫在眉睫。(網路照片)
北藝中心與劍潭捷運站的高聳動線之間迫在眉睫。(網路照片)

表演藝術場館不是大量創造有形產值的公共空間,投資額卻極為龐大,基本上是政府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一般公家場館經由公有地、民地徵收或閑置空間再利用,都有漫長的興建過程。10年前台北市政府計畫蓋北藝中心,是先有計畫再找地,還是先有地再決定用途?如果先有計畫,怎麼會找上原士林臨時市場?如果先有這塊擱置地,才決定蓋劇院,省去尋找土地麻煩的可能性最高;北市府願意在寸土寸金的士林舊市場上興建北藝中心,最起碼展現了文化高度,總是一項德政。在鬧區中的2公頃基地,處在多元城市空間形態交滙點,一邊是造型突出的捷運站,原舊河道起點的原始空間紋理,因房地產開發而被填平蓋房子,缺乏良好的都市設計,只有道路和土地使用規劃,新建高樓凌亂無章,於是周邊原與夜市相關,屬地域性廉價消費的商業行為,與新的開發模式格格不入。如果確定原士林臨時市場興建北藝中心,又將以什麼樣的形貌亮相?如何以劇場創意構成讓北藝中心的外觀與周邊環境,與士林夜市之間產生對話意義?劇院周圍景觀是最容易被輕忽,也是劇場管理者最無力的部分,這涉及許多面相,由不得劇場設計者、營運管理或市民/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