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賢專欄:當蘇格拉底遇上中國因素

2018-05-12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中國因素再加上內部的拍馬屁、寧左勿右文化,扭曲香港整個教育生態。圖為香港「雨傘革命」(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指出,中國因素再加上內部的拍馬屁、寧左勿右文化,扭曲香港整個教育生態。圖為香港「雨傘革命」(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歷史教科書的評審小組,要求把中國於九七年「收回香港」改成「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共一黨專政」也被視為不當概念……,種種事件讓大家擔心,教育再度成為政治鬥爭戰場。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假如教育去除政治意圖或意識形態灌輸,真正向下一代傳授知識,啟發想像力,當然能實踐教育初衷。可是教育從離不開政治,甚至被視為政治最前緣陣地。而香港教育制度更不能獨善於中國因素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民教育」受挫,化整為零進行

最近幾周,媒體揭發歷史教科書的評審小組,要求出版社修改教科書當中的部分沿用陳述,包括:一直沿用的「中國於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需要改成「中國在一九九七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以及視「中共一黨專政」、「香港位於中國南方」都為用字或概念不當。同時間香港教育局向小學派發的普通話科課程輔助教材中,引用的文章指廣東話並非母語,只是方言。高中必修科目通識教育科又傳出將會改變考評方式,並有可能將其改為選修科目。

種種事件引起大家擔心,教育制度又再面臨中國因素壓迫,成為政治鬥爭戰場。

二○○三年的「七一大遊行」迫使《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擱置後,北京政府開始檢討對港政策。○七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表明:「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自此,國民教育由過往軟性、滲透式存在各科目,慢慢變成一項實體科目。

而在一一年,香港政府更提出於小學和初中實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最終此政策於一二年觸發大規模社會運動,梁振英政府宣布擱置方案,政治任務功虧一簣。不過,北京和香港政府從沒放棄在港推動國民教育,只是在獨立科目的選項以外,拆件式將國民教育分至不同科目當中。

「推普廢粵」陰霾仍然揮之不去

一七年年初,中國教育部公布了《二○一七年工作重點》,當中出現「全面落實中央對港澳教育工作的各項任務」表述,一反只談跟港澳進行交流的慣常表述,可見北京希望在香港推動符合其政治目標的教育工作。一六年起,中國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加強在「課程教材、考試評價、教師隊伍建設、政府管理」四方面交流合作,可見官方文件的新表述是進一步將上述交流合作白紙黑字記錄下來。

香港政府在二○○○年起容許學校以非獨立科目形式教授中國歷史科;如今,不少時任官員均後悔「做錯了」。

2014年,香港,雨傘革命(AP)
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資料照,AP)

近年在親北京勢力催促之下,香港政府欲在未來重新推動中國歷史科成為必修科目,以促進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增強中國人身分認同。即使是歷史科,在高中課程指引當中,都有提到「培養國民意識及全球公民意識」。歷史教科書評審當中所要求的內容修訂,說到底就是為了「政治正確」,注入國民教育內容的工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