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頓巴斯》烏軍戰情告急,歐美升級軍援:多管火箭、防空飛彈、雷達系統、反戰車武器

2022-06-03 12:30

? 人氣

美製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簡稱「海馬斯」(HIMARS)(AP)

美製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簡稱「海馬斯」(HIMARS)(AP)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即將屆滿百日,兩軍在烏東頓巴斯地區的大決戰舉世關注,將決定戰局走向、和談態勢。近來俄軍以優勢火力狂轟濫炸、節節進逼。烏軍戰情告急,緊急呼籲歐美加強軍援。對此,美國、英國與德國做出具體回應,將提供火力更強大、更先進的多管火箭系統、防空飛彈、雷達系統、反戰車武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侵略方俄羅斯警告西方國家莫再加強軍援,聲稱此舉只會「為烏克蘭帶來更多的痛苦」。頓巴斯(Donbas)戰役4月18日開打以來,俄軍已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許多城鎮化為廢墟,企圖迫使守衛的烏軍放棄抵抗、放棄自家領土。

2022年6月1日,烏克蘭戰爭、頓巴斯戰役形勢(UK Defence)
2022年6月1日,烏克蘭戰爭、頓巴斯戰役形勢(UK Defence)

美方將支援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Ben Wallace)2日宣布,將支援烏克蘭一批M270中程多管火箭系統(MLRS)。美國則承諾提供簡稱「海馬斯」(HIMARS)的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兩者射程都是80公里。美製MLRS最大射程可達300公里,但美方擔心烏軍用來攻擊俄羅斯本土,因此並未提供。

儘管如此,美國仍將對烏克蘭追加7億美元(新台幣203億元)軍援,除了海馬斯,還包括直昇機、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雷達、戰術車輛(tactical vehicle)等軍備。

德國對烏克蘭的軍援一直被批評為力有餘而心不足、姍姍來遲,但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1日宣布為烏克蘭提供最先進的「IRIS-T SL」防空飛彈,紅外線導引,最大射程約25公里。即將加入北約(NATO)的瑞典將支援烏克蘭飛彈、半自動步槍、反戰車武器。

法國退役將領特林寬(Dominique Trinquand)表示,新武器可以讓頓巴斯烏軍直接攻擊俄軍的砲兵、火箭與飛彈陣地,限縮俄軍的空襲能力,從而固守並擴張陣線。另一方面北約也藉由升級軍援來測試俄羅斯聲稱的「紅線」。俄烏戰爭2月24日開戰以來,俄軍一再證明他們擔不起「全球第二軍事強權」的名號。

德國「IRIS-T SL」防空飛彈(Boevaya mashina@Wikipedia / CC BY-SA 4.0)
德國「IRIS-T SL」防空飛彈(Boevaya mashina@Wikipedia / CC BY-SA 4.0)

烏軍等待新武器,俄軍把握時間搶攻

美國陸軍退役中將、前北約美軍指揮官霍奇斯(Ben Hodges)指出,歐美新武器還需要數周時間才能送到頓巴斯最前線(較樂觀的估計為3周),未來這段期間,俄軍勢必加強攻勢,烏軍面臨苦戰。

目前俄軍正與時間賽跑,希望在烏軍拿到最新軍援之前,全面攻佔頓巴斯的頓內次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兩個州,當務之急則是奪取盧甘斯克州大城北頓內次克(Sievierodonetsk),目前俄軍約已攻佔80%城區。北頓內次克與其雙子城利斯坎斯科(Lysychansk)是烏軍在盧甘斯克州最後兩個據點,一旦淪陷,俄軍將集中兵力攻打頓內次克州,烏軍形勢將更為不利

但烏克蘭軍事分析家茲丹諾夫(Oleh Zhdanov)認為, 慘烈的北頓內次克爭奪戰結束之後,俄軍將筋疲力竭,需要一段時間休養整補,也讓烏軍有較充裕的時間熟練新武器、準備發動反擊。

2022年6月,烏克蘭戰爭,頓巴斯戰役,烏國平民飽受俄軍戰火蹂躪(AP)
2022年6月,烏克蘭戰爭,頓巴斯戰役,烏國平民飽受俄軍戰火蹂躪(AP)

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總統2日表示,俄軍已佔領大約20%烏克蘭領土,相當於12萬5000平方公里(3.5個台灣)。此外,烏軍持續進行與俄軍進行慘烈的消耗戰,每天平均損失60至100名官兵。

烏克蘭百日血戰,歐美國家支持不減。2日,美國新任駐烏克蘭大使布林克(Bridget Brink)進駐基輔(Kyiv)大使館。她向哲連斯基呈遞到任國書之後告訴記者:「這是全世界我最想來的地方,拜登總統說過,我們會留在烏克蘭,幫助烏克蘭,不計時間長短。我們就是要這麼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