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不僅是站在中央歐亞立場書寫的一本巨著,而且也是對近百年中央歐亞歷史研究的顛覆和重構。他不僅否定了很多研究中央歐亞學者陳舊的觀念,而且也在本書中毫不留情的批判自己之前的一些觀點,這尤為難能可貴。
研究中央歐亞歷史,過去主要依賴中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歷史資料,而這些文字的資料基本上都是對中央歐亞文明的否定;尤其是中文歷史資料,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範曄的《後漢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可以說是一成不變的、以中原天下為中心的,農耕文明征服游牧蠻族的歷史陳述。
特別是對歷史上的匈奴、突厥、回鶻、柔然、蒙古等建立過橫跨歐亞大陸龐大帝國的游牧民族,都是將他們描述為一群茹毛飲血的蠻族,野蠻、血腥、好戰。但《絲路上的帝國》中,白桂思以雄辯的事實,如農耕文明中的常規軍隊,更是一種好戰標志,指出對中央歐亞各民族長期來標簽化描述的偏頗。
本書中另一震驚中文讀者的觀點,應該是對中國長城作用的顛覆性陳述;長城不是防禦性的,而是進攻性的!長城是農耕中國進攻游牧中央歐亞的跳板;而長城的防禦性作用,不是為了防範長城外游牧民族的進攻,而是為了防範農耕圈內的人,因向往中央歐亞游牧民富足的生活而逃離農耕!
本書最大特點是,作者將中央歐亞視為一個地理整體,並將在中央歐亞大陸歷史上建立過帝國的,歷史上前後以不同名稱出現的游牧民族,視為一個具歷史連續性的文化整體,並將他們豐富多彩的文化,結合中央歐亞獨特的游牧商貿絲路經濟,以作者研究掌握的史料為依據,定義為是中央歐亞文明!
本書的開篇章,以中央歐亞英雄史詩開場,將游牧民族神話,與農耕民族神話,進行一一對比研究;然後是對游牧民族的從士團——游牧帝國建立者的勇士伙伴的產生,以及後來伴隨游牧民族接受世界性宗教後,從士團的悲劇性消失。
後續各章,連續陳述中央歐亞各游牧民族建立帝國及其與周邊農耕的衝突、交流、交換和影響,每一章,橫向各自獨立,縱向上下延續;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書後的兩個附錄,尤其是附錄二,對研究中央歐亞民族,尤其是在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中亞諸民族名稱來歷,有獨到新穎的解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除每一個章節之後的注釋之外,作者在書後專門列出的長篇注釋,更是中央歐亞歷史研究者無法忽略的參考資料;該注釋,如單列,筆者以為,完全可以當作一個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詞典。
研究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的中文書,可以用汗牛充棟來表述,但真正有學術價值,還能站在中亞歐亞歷史角度,書寫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的中文書,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中文版,將填補這一空缺。
當然,如美國普利斯敦大學地緣政治學大師斯提芬‧卡特金,在其有關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演講中所指出的,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是研究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一部極具學術價值的巨著,但作者的辯論性寫作方式,可能使一些人望而生畏。
但瑕不掩瑜,辯論性寫作方式,只使那些抱有偏見的人望而生畏,而對那些虛心學習的研究者,真理的追尋者,本書是研究和了解中央歐亞大陸的啟蒙著作。
*作者為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