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加拿大男子米納西安(Alek Minassian)在多倫多的街頭上駕駛貨車衝撞途人,造成10人死亡。有報導指,米納西安事發前在社交網站上發佈帖文,指自己是「非自願獨身」運動的一員。這種網上「次文化」的支持者認為,自己永遠都不可能與異性發生關係,而問題的始作俑者是女性。
60歲的約瑟夫(化名)告訴BBC,他為這種「次文化」感到擔心。但他自己的經歷令他明白,大多這種不能與異性發生關係的人認為,自己的情況是可恥、沮喪的。
以下是約瑟夫的故事。
我到差不多四十歲時,仍是一名處男。我當時仍然不知道這是一件有多奇怪的事,但我仍然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同時我也感受到其他人的奇異目光。
當時,我是一個十分害羞和欠缺安全感的人。我身邊有許多朋友,因此我並不感到寂寞,我只不過從沒有把這些友誼進一步把它們變成親密關係。
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身旁有許多女性,其他人大概都會覺得與她們約會都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我沒有這樣做。我上大學的時候,這個沒有跟其他人約會的情況漸漸變成常態。
這大概是因為我的自信心不多,我總是覺得自己對異性沒有甚麼吸引力。在我這種情況下,這種缺乏自信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我沒有跟異性約會,所以我沒法證明給自己看,自己其實對異性是有吸引力的。
我從來沒有跟朋友談過這件事,他們也沒有多問。老實說,如果他們真的跑來問我這個事情,我會十分反感,因為我當時越來越覺得,這是一種令自己羞恥的事。
社會大概才不會管我有沒有和其他人上牀,但我認為,這是一件與其他人不同的情況,始終會吸引其他人的眼球,我可能會變成其他人眼中的「異類」。
成長過程
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文化十分著重男性吸引異性有多「成功」。我們的流行曲和電影裏,經常都把與異性發生關係描繪成一個男孩長大成為男人的一個過程。我把這些都看在眼內,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跟異性交往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我身邊大部份的朋友都有交女朋友。我就在他們身旁看著他們從開始交往到結婚的整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慢慢地侵蝕我的自信心。
那個時候,我覺得十分孤獨,也十分沮喪。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現,自己曾經有15至20年時間沒有跟父母和我的姐妹外的人有身體接觸。因此自己孤獨和沮喪的原因,大概不是因為單純的性原因,而是因為自己沒能跟其他人建立關係,更不要說親密的關係。
如果我遇到了心儀的對象,我也不會感到興奮。相反,我第一個反應會是傷心和失落。我害怕的不是對方可能會拒絶我向她表白,而是認為對方有權去繼續生活而不受我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