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德國改變十多年來對俄羅斯的綏靖外交政策,德國內部出現檢討聲浪,認為前總理梅克爾誤判與俄羅斯深化經濟交流的風險,加深德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可能是導致普京自信開戰、不畏德國加入民主國家制裁的原因。
7日晚間,梅克爾(Angela Merkel)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直言她對自己執政期間如何處理對俄外交並不感到後悔遺憾,她始終認為,早在2008年烏克蘭與喬治亞要求加入北約(NATO)時,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就會認定那是在「宣戰」。當時梅克爾政府極力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梅克爾說,烏克蘭那時候處於寡頭統治且民主不成熟,對入侵的準備會比現在更少。
《衛報》(The Guardian)指出,面對俄烏戰事使16年政績蒙上陰影,她在柏林人劇院(Berliner Ensemble theatre)接受採訪時說:「如果要我說『與那個人(普京)溝通沒有意義』我會非常難過……雖然(外交)沒有奏效是大悲劇,但我不會責怪自己的努力。」梅克爾在任期間很少有如此直率的發言。
不後悔當時做的對俄決策
當被問及是否後悔在2008年反對美國主導的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計劃,梅克爾說:「過去的烏克蘭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那樣,烏克蘭曾經四分五裂……甚至改革勢力的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和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也意見相左。這意味著它曾不是一個堅定民主國家。」
她並表示,在普京看來,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宣戰」,雖然自己不同意普京的觀點,但她「知道他的想法」,「不想進一步激怒他」。她聲稱,她也是為了烏克蘭的最大利益,才阻止它成為北約成員,「你不可能一夕之間成為北約的一員,申請需要流程,我知道普京會在那段時間內做一些對烏克蘭不利的事。」
2014年和2015年,為平息烏東地區分離主義勢力與政府軍的衝突,由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組成的「諾曼第模式」談判,達成了前後兩份《明斯克協議》。但該協議非但沒有維持雙邊停火狀態,還被烏克蘭國內批評,因為俄羅斯堅持認為它不是參與衝突的一方,因此不受其條款的約束。
梅克爾在7日晚間受訪時為這些協議辯護,稱《明斯克協議》至少為烏克蘭贏得了緩衝時間,「它平息了這件事,為烏克蘭爭取發展成為現在這個國家的時間。」她並讚賞了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戰時展現的領導能力,稱他代表了這一個新的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