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沙皇普京」會承襲彼得大帝榮光,還是步上尼古拉二世後塵?

2022-06-14 06:20

? 人氣

這篇長文似乎為基輔當局預留一些餘地,提到「烏克蘭唯有與俄羅斯合作,才有可能獲致真正的主權。」6個月之後,基輔當局依舊堅持烏克蘭的「一體性」在西邊而不在東邊,普京全面入侵,「收復領土」,大肆屠殺「與俄羅斯人同屬一個民族」的烏克蘭人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戰事延燒近4個月,烏克蘭人在美國北約(NATO)史無前例的支援之下,仍然拒絕讓步、拒絕屈服、拒絕投降,讓世界各地(包括台灣)的俄羅斯啦啦隊與普京應援團大失所望。

2022年烏克蘭戰爭,烏克蘭軍方擊毀、擄獲大批俄羅斯戰車(AP)
2022年烏克蘭戰爭,烏克蘭軍方擊毀、擄獲大批俄羅斯戰車(AP)

以領土換取和平?烏克蘭的難題

普京在軍事進展不順、國際處境孤立、經濟民生大受衝擊之際,比以往更需要向歷史乞靈。國際社會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史達林(Joseph Stalin)與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幽靈,他則選擇化身彼得大帝,一方面訴諸民族主義與帝國榮光,藉此鞏固民心;一方面昭告國際社會:現在俄羅斯軍隊腳下的烏克蘭土地不是什麼「佔領區」,而是俄羅斯的「固有領土」

換言之,儘管實力號稱全球第二的俄軍無力攻佔整個烏克蘭,俄烏雙方遲早要重回談判桌,但俄羅斯已經「收復」的領土不會再吐出來,烏克蘭必須接受永遠失去克里米亞、頓巴斯(Donbas)全部、亞速海(Sea of Azov)北岸與黑海(Black Sea)東北岸大片領土的事實。現在,從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都或明或暗敦促基輔當局「以領土換取和平」的聲浪正日益高漲。拔刀相助的美國與北約成員國正面臨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的壓力,對烏克蘭的「無條件」支持恐怕不會是「無限期」

烏克蘭承受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腰斬,重建工作是一條漫漫長路,一旦割讓大片領土,很可能淪為一個積弱不振、動蕩不安的「殘存國家(rump state」,繼續讓俄羅斯上下其手,在歐洲大陸留下一個難以癒合的巨大傷口。

但就算烏克蘭從此國運偃蹇,普京的俄羅斯也不會沐浴在彼得大帝的榮光之下。俄羅斯要維持飽受戰火蹂躪的新佔領區,將耗費大量國力,歐美祭出的「史上最強經濟制裁」近期內不可能解除;莫斯科當局與寡頭(oligarch)財閥遭凍結的資產很可能被用於烏克蘭重建工作。從外交、經濟、金融到科技、文化、體育,俄羅斯將繼續被先進國家脫鉤與孤立,只能與中國、北韓、古巴之流的國家抱團取暖。

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彼得大帝,俄羅斯「西化」進程的啟動者

其實彼得大帝不但是個獨裁者與征服者(侵略者),更是促使俄羅斯走上「西化」之路、向歐洲開放的關鍵人物。他在1697年25歲時進行「大出使(Grand Embassy)」遊歷西歐諸國,試圖掌握當時的國際關係,建立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聯盟,理解歐洲的經濟與文化,甚至曾在荷蘭與英國學習造船!

彼得大帝獨攬大權的25年裡除了四出征戰(瑞典、土耳其、波斯),更在國內推動一系列的行政、軍事、工業、商業、科技、文化與教育現代化改革。他闢建聖彼得堡,正是著眼於俄羅斯與歐洲的經貿交流,打造一扇「面向西方的窗口」,後來更在1713年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往此地。凡此種種,都與普京開歷史倒車的作為背道而馳。

俄羅斯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俄羅斯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今日的俄羅斯已經淪為國際社會的「化外之國(pariah state」,想要改變境遇,普京必須下台,但過程恐怕不會是一團和氣。世人最熟悉的俄羅斯沙皇,除了帝國創建者彼得大帝,就是曾經大舉侵略中國的帝國終結者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尼古拉二世1905年輸掉日俄戰爭,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事失利、經濟崩潰、饑荒蔓延、動亂爆發、軍方兵變的亂局中退位,翌年7月全家7口慘遭蘇聯共產黨滅門。

普京經常被形容為「新沙皇」、「21世紀的俄羅斯沙皇」,果真如此,「沙皇普京(Tsar Putin)」恐怕無緣承襲彼得大帝的歷史榮光,而且要擔心自己步上尼古拉二世的後塵。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