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立陶宛和台灣關係受質疑 學者解析2個主要原因

2022-06-15 19:30

? 人氣

立陶宛國會(資料照,AP)

立陶宛國會(資料照,AP)

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在立陶宛國內引發熱議,不只總統諾賽達曾說,讓台灣代表處以「台灣」為名促使中國報復的原因,最大在野黨「農民及綠色聯盟」也要求國會通過決議,確認立陶宛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不過旅居台灣的外籍學者葉皓勤指出,由於諾賽達與總理希莫尼特是政治對手,加上農民及綠色聯盟不滿執政時的政策被推翻,才導致掀起這些爭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現為台灣世代智庫(Taiwan NextGen Foundation)研究員,而跨國專家組織「中東歐中國觀察家」(CHOICE)13日刊登他的文章,分析立陶宛內政局勢而影響其與台灣的關係。在野黨「社會民主黨」(LSDP)國會議員薩卡利耶涅(Dovilė Šakalienė)直言,中國會很開心地對立陶宛內部分歧搧風點火,因此不讓中國見縫插針是當前要務。

「團隊合作可能不是執政聯盟的強項,所以總統(諾賽達)和反對黨就有正當理由感到不滿」,薩卡利耶涅表示,「過濾掉內部爭議、政治野心,以及權力機關之間的緊張關係等雜音很重要,否則特定公司的抱怨和部分專家的抨擊結合在一起,至少會讓大眾產生困惑」。葉皓勤認為,諾賽達(Gitanas Nausėda)與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是競爭關係,才對台灣代表處名稱有意見。

總統、總理不睦影響政策

諾賽達和希莫尼特在2019年總統大選時是終選對手,最後由諾賽達以約33個百分點差距獲勝。葉皓勤引用立陶宛新聞通訊社(ELTA)2021年11月發布的民調指出,諾賽達的支持率高達65%,是相當受敬重的立陶宛政治人物,因此他對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發言有影響力,且他的保留態度,也讓立陶宛大眾對轉與台灣發展關係有所懷疑。

不過諾賽達對外交政策的批評,可視為是內部政爭的延續。葉皓勤稱,諾賽達和希莫尼特的紛爭早在2021年3月就開始,當時國會最大黨「祖國聯盟」(Homeland Union)提議,要讓總理取代總統,出席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會議,但祖國聯盟曾支持前總統格里包思凱特(Dalia Grybauskaitė)參與歐洲理事會會議,因此提議被批評是「雙重標準」。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美聯社)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美聯社)

諾賽達和希莫尼特的關係隨即惡化,立陶宛媒體更稱,2人已連續超過2個月沒有會面。葉皓勤表示,立陶宛採行半總統制(雙首長制),而總統與總理進行非正式會面討論政策為主,因此個人性格具很大的影響力。做為立陶宛國會第2大黨的農民及綠色聯盟(LVŽS)同樣要求把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還要求國會通過決議,表明立陶宛遵守「一個中國」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