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不滿執政成果被拋棄
葉皓勤指出,由於中國是立陶宛穀物最大出口國,而中國的經濟打壓對立陶宛農業造成衝擊,加上LVŽS在2016至2020執政期間,透過中國主導的「17+1」機制來提升立陶宛和中國的經濟關係,甚至還主辦第3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和第13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貿易及經濟合作論壇,而執政聯盟捨棄前政府的政策,LVŽS自然感到不滿。
葉皓勤也說,執政聯盟一改對中國政策,讓許多立陶宛企業覺得在遭到中國報復前,未有足夠時間調整策略。此外,在野陣營原定9日要質詢農業部長納維卡斯(Kęstutis Navickas),且要進行不信任投票,但執政聯盟突襲把質詢改到8日,保住納維卡斯。在野陣營9日痛批執政聯盟濫用議事規則,67位國會議員開始與執政聯盟的國會議員分開開會,而執政聯盟反批在野陣營幼稚。
在野陣營領袖、立陶宛前總理思科威爾內里(Saulius Skvernelis)說,直到9月初秋季議期開始前,在野陣營都不會到國會與執政聯盟同僚開會,且連委員會都不參與,此舉嚴重影響國會審議法案進度。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10日邀請在野陣營進行對話,強調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破壞立陶宛國會作業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於立陶宛和台灣關係發展,葉皓勤稱,「團隊合作」仍是立陶宛內部的關鍵因素,而執政聯盟必須克服外交政策上的政黨分歧,並積極與在野政黨交涉,且有必要和商界進行開放、有成果的對話,以避免未理會商界的顧慮。他認為,立陶宛內政局勢不太可能使對台灣政策轉向,並稱台灣仍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採購遭中國阻擋的立陶宛農產品,以及提供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