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16會計年度的獲利中包含了兩筆很大的投資獲利,分別為處分阿里巴巴股票獲利約八千億日圓,以及出售以手遊《部落衝突》知名的芬蘭電玩新創Supercell給騰訊所得的五千五百億日幣。扣除這兩筆一次性投資獲利的話,2016會計年度獲利實際上是兩千四百億日圓左右。
2017會計年度的調整則主要為原本軟銀傘下百分之百持股的美國電信商Sprint,已經確定與T Mobile換股合併,軟銀將持有合併後公司不到三成的股權,因此無法完整認列「稅務遞延」(deferred tax)變動所產生的帳面利潤,影響金額高達近七千億日圓,將此項金額扣除後,2017會計年度實際獲利為七千八百億日圓左右,比起2016會計年度的兩千四百億日圓其實成長了226%!
「⋯⋯其實是大幅增加的呢,我們也能這樣看待。當然一個東西從左邊看,從右邊看,雖然其實都是同一個東西,但常常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在座各位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景色』,什麼樣才是正確的數據,那就要看大家自己的判斷了。」
向來直言不諱的小正一邊總結這張投影片裡的數字大搬風,一邊以村上春樹的口吻這樣說道。
但阿里巴巴、Supercell和Sprint都是舊聞了,去年五月啟動的願景基金呢?已經開始對財報產生影響了嗎?
上圖為軟體銀行過去兩年息稅前利潤變化(擷取自決算說明會簡報檔英文版)
上圖為軟體銀行集團過去兩個會計年度EBIT(息稅前利潤)的變化,可以看到右手邊的柱狀圖最上面多出一塊深藍色的三千億左右,就是願景基金在成立的第一個會計年度對集團的EBIT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增值主要來自於軟體銀行先前花了五十億美元購入的繪圖晶片大廠恩威迪亞股票,轉售給願景基金後產生的帳面增值。恩威迪亞由於是上市股票,在會計上屬於「可流通證券」(marketable securities),因此其市價變化都會隨時反映在願景基金的價值上,進一步反映在佔基金股份28%的軟體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
有趣的是,我在約莫一年前的專欄文章〈槓桿操作的軟銀願景基金〉曾提及金融時報揭露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管理費為1%,也就是十億美元左右。願景基金去年五月成立以來到今年三月底為止,已經運營了最少十個月,換算成管理費收入是八億三千萬美元,相當於九百二十億日圓左右。我們很難相信以資深銀行家Rajeev Misra為首的基金管理團隊,光是薪水、差旅費和各種法律金融服務費用就花掉九百二十億日圓,所以EBIT上那塊深藍色的三千億日圓,搞不好有一兩成其實是來自管理費收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