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千年佚書重見天日─西方心智覺醒的重大時刻:《覺醒》選摘(1)

2022-06-19 05:10

? 人氣

在發展出近代世界地圖前,中世紀之前歐洲主要使用的「托勒密系統」將部分神話中提及的島嶼也會至在地圖上。

在發展出近代世界地圖前,中世紀之前歐洲主要使用的「托勒密系統」將部分神話中提及的島嶼也會至在地圖上。

在原為基督教偉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坦堡城內,有一間由修道院興建的柯拉(Chora)教堂;在這座從1453年以來就屬於伊斯蘭的城市中,像這樣保留著原本中世紀裝飾的教堂十分罕見。西元4世紀時以原野聖救主(Holy Saviour in the Fields)修道院為名而設立、坐落於君士坦丁大帝築起之城牆外的柯拉(「柯拉」這個詞就意指城市周邊的開放空間),後來被5世紀所興建的一道道城牆關在裡頭,卻從來沒因此丟掉原名。今日這座教堂出名的地方,在於精美的14世紀馬賽克鑲嵌圖樣,以及邊間禮拜堂裡的一張極其美麗的濕壁畫上,描繪了復活的基督進入靈薄獄(Limbo)解放靈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馬克西姆‧普拉努得斯(Maximus Planudes),那位博學而著迷於古代世界的拜占庭希臘僧侶,是在1295年,也就是那些馬賽克鑲嵌畫完成前不久,在書庫裡追到了他在尋找的那一份手稿,一份克勞狄烏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西元約100到約170年)的《地理學指南》(Geographike Hyphegesis)。

《地理學指南》是西元2世紀最重大的其中一項學術成就,而它的重見天日,到頭來會是至關重要的一大突破。可能更因為天文學偉大著作《天文學大成》(Almagest)而廣為人知的托勒密,採納了希臘天文學家希帕恰斯(Hipparchus,西元前約190至前120年)的經緯度概念。接著他用了地圖繪製者兼數學家「泰爾的馬里努斯」(Marinus of Tyre,西元約70至130年)的一份文章,來提供不少於8000個地點的座標,涵蓋範圍西至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東至今日的暹羅灣(Gulf of Thailand),並以多張地圖來陳列。做這些工作時,托勒密遵循希帕恰斯的方法,把地球分成相等的360度,讓赤道處在緯度零,而想像中的北極則是大約在其上90度之處。托勒密把加那利群島定為經度零,而他筆下各個地點則橫跨了180度,一路延伸到東方遙遠的亞洲。這些地圖很可惜都沒留存下來,但有足夠的文字素材可以將其重現。我們今日仍在使用托勒密系統,讓一條條經緯線均分地球表面。而《地理學指南》在成書並被認為已佚失的1000年後,於13世紀末重見天日,則是西方心智覺醒的重大時刻。

普拉努得斯手上這份並不是唯一殘存的《地理學指南》;阿拉伯人都知道還有另一份,並於9世紀把它翻譯成阿拉伯文。出身貴族、於1138年左右受邀加入西西里諾曼國王魯傑羅二世(Roger II)那文雅宮廷的地圖繪製師──穆罕默德‧伊德里西(Muhammad al-Idrisi),就使用了這一份《地理學指南》。伊德里西採用托勒密的經緯度概念製出70張地圖,圖中每一區塊都畫成同等大小,是世上首創。這些地圖即便依阿拉伯慣例而南北顛倒,在描繪托勒密已知的世界時,仍然很明顯能看出是準確的。(伊德里西所畫的地圖大部分遵循西方世界慣例,而把北方放在上端。)它們反映了製圖者的信仰,因而把阿拉伯半島和麥加放在中央,文字則是阿拉伯文;但伊德里西一視同仁地使用來自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的原始資料。心胸開闊的魯傑羅二世對這計畫是如此地喜愛,以至於這本包含了地圖並圖說的書最後被稱作《魯傑羅之書》(Tabula Rogeriana)。(後來證明實在是很熱心支持伊德里西的)魯傑羅於1154年過世後,時局氣氛使《魯傑羅之書》的作者很難把著作散布出去。隨著十字軍運動支配了基督教的想像,這時間點上的伊斯蘭地圖,就算是在「歐洲」宮廷製作的地圖,也不太可能受到歡迎。因此,伊德里西的先驅之作在歐洲也就無人知曉了。然而,它卻能用來彰顯本書的一個重要主題:至少在13世紀前,阿拉伯人在智識生活上是遙遙領先歐洲人,而且他們會對「西方」的學識復興做出令人敬畏的貢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