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理性的選擇下,囊括57.16%選票,大勝國民黨對手24萬餘票的柯文哲,只要維持其2014年的競選基調、保持與民進黨良好的互動關係,並且不出現重大施政缺失,就算市政上無太大建樹(就如同現在),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蓋2014年的柯文哲,並不是於多強競逐的情形下少數當選,而是扣除剩餘加起來不到2%選票的候選人,於1對1的情形下狂勝國民黨。因此根本沒有於當選後突然從「墨綠」立場大轉向,來討好所謂「中間」、「淺藍」選民的迫切必要,更何況柯文哲的一些作為,甚至被認為在討好「深藍」(例如拆除公投盟帳棚)。又於與民進黨關係上,既然彼此都在追求2018年合作的可能性,也不會三不五時就拖辭自己亞斯伯格管不住嘴巴,東罵一句,西戳幾下。
當然,身為非民進黨員,柯文哲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主體性,更不是要他甘做民進黨的細漢仔。但當兩方的歧異已經大到連民進黨支持者都無法接受時,就算是民進黨高層還想要禮讓,又何來讓的空間?造成民進當基層由下而上「反柯」浪潮,最後迫使民進黨高層不得不做出艱難且勢必受傷決定的柯文哲,又是站在什麼立場質疑民進黨做出「不理性」且結果可能為「禮讓丁守中」的選擇呢?
在這近四年來,做出令基層支持者傻眼且最不理性轉向的,正是柯文哲本人,而這背後的算計,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本文原刊《全面真軍》臉書粉絲頁。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