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森表示,有5間美國大專院校不願意關閉孔子學院,因而選擇其他地點繼續運作,並稱多數美國大專校方關閉孔子學院的理由,都是有新的中文合作計畫,或是配合美國政策,只有5間學校表明對中國政府有所顧慮,「但這些學校又都強調自身沒有受到(中國滲透)影響」。她指出,與CLEC簽新合約、和中國大專院校開啟中文合作新計畫,甚至締結姐妹校,都是關閉孔子學院後的替代方案。
除了在大專院校內設立的孔子學院,大學以下的教育機構中也有「孔子課堂」。皮特森坦言,由於沒有學校明確列出有孔子課堂,因此難以確認這類教室的數量和分布,且就算孔子學院陸續關閉,孔子課堂依然正常運作。她認為,學校必須依據《高等教育法》第117條如實申報獲得的外國贈禮和資助,才能讓美國更有效執法,掃蕩不合宜的贈禮及資助。
立法防學校依賴中國資金
不過皮特森也建議,美國可向接收中國贈禮及資助的機構課稅,並設立接收中國資助額度的天花板,以免學校之後仰賴中國資金,勝過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補助。她直言,大部分的美國大專院校都很高興且渴望成立孔子學院,「金錢相當誘人,校方高層又會被邀到中國訪問」。皮特森稱,孔子學院影響範圍很廣,像是北加州大學2017年取消邀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就是受到該校孔子學院施壓。
皮特森說,自己曾和1間孔子學院的主任談到,若學生問到天安門事件會如何回答,該主任稱會拿出照片,並指出照片中「漂亮的建築物」。她還提到,西肯塔基大學的孔子學院圍繞著1間研究煤的實驗室,把有關乾淨煤技術的資訊傳回中國。NAS報告共同作者歐克斯內瓦德(Ian Oxnevad)稱,部分美國大專院校的學生相當反對設立孔子學院,但校方無視抗議,仍簽約成立孔子學院。
歐克斯內瓦德表示,有不少積極反對設立孔子學院的「抵制、撤資、制裁」行動(BDS Movement),但該運動是由下而上發揮影響力,而中國是由上往下,直接對校方高層下手,來達到設立孔子學院的目的。被問及關閉孔子學院的華語學習管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旁邊就有個叫台灣的合宜盟友,那邊有很多人講華語」,歐克斯內瓦德直言,「中文資源其實已夠多,不需要有來自北京當局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