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立場,要如何談大愛?再論「智子之心」停播爭議

2018-05-25 05:20

? 人氣

簡言之,這是一個高度敏感,很難處理的議題,不能以播放偶像劇般的平常心來看待。大愛台如果要製作這類主題的歷史劇,應該在劇情內容上做出更細緻的安排,在不改變故事主軸的前提下,讓有爭議的劇情降到最低。如果不想這樣做,那也應該先想好一套應對爭議的合理說詞,而不是直接停播。用「敘事手法上面可能造成誤解」作為擋箭牌,這是一種事前考慮不周、事後不負責任的說法。大愛台這樣做,代表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缺乏心裡準備,底氣不夠。不但無法自我主張、也多方不討好,所以才會表現的進退失據。然而,既然這麼麻煩,是否乾脆從此自暴自棄,都播偶像劇就好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立場才能引導觀眾、避免爭議

當然不是。就像上一段講的,如果該劇主軸再明確一點、劇情處理方面更加細膩,最重要的是,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問題,內容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那麼不但不會引起爭議,反而還會造成巨大反響。大愛台應該自問,他們想要向觀眾傳達什麼訊息?是一種帶有批判性的歷史觀,還是毫無重點的把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演完?畢竟,處處是重點,就等於沒重點。容易被有心人士各取所需、斷章取義的進行解釋。本想避免講政治,反而到處是弱點,容易被政治化。總之,歷史劇必須有立場,才能引導觀眾,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如果以電影《辛德勒名單》為例,根據報導,日前律師林智群在臉書表示,如果「智子之心」才播出兩集,就認定該劇美化日本侵略,那電影《辛德勒名單》講述德國人救猶太人,大概也是過度美化德國人而不應該上映。這樣的類比自然有道理,但他沒有深入分析的是,即便《辛德勒名單》中有拯救猶太人的劇情,但為何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該片是在美化納粹? 事實上,該片的主軸是透過辛德勒的故事來真實呈現納粹的殘暴,以及猶太人被屠殺的慘劇,目的是批判和反省這段歷史。正因為大部分的納粹軍人都殘忍無情,所以連辛德勒這樣一開始只想賺錢的投機商人,最後反而變成救世主。正因為納粹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辛德勒救了幾千人才顯得更加珍貴。如此,辛德勒的救人故事不但不會給觀眾美化納粹的印象,反而更加凸顯了納粹的可惡和猶太人的悲劇。

林智群還指出「所謂的史觀,本來就是各抒己見,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不是拿自己的歷史觀去審查別人,況且你的史觀也不一定對!」他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卻不夠深入。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史觀,但既然用來支撐史觀的論據,只是單一個人有限生命經驗中對歷史有限的理解,當面對不同的史觀以及個人敘事與歷史事實的差距時,也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檢驗。問題的關鍵是,必須先有清楚的立場,才有評判標準,既能自我主張,也不怕別人攻擊。在筆者看來,大愛台至少有三種符合他們標準的立場可以採用,而且可以講的理直氣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