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播出兩集後,因為內容被批評美化日軍侵略,引起部分大陸網民不滿,國台辦發言人更出來表示反對,在台灣內部也引起爭論。大愛台隨即宣稱劇情內容「沒有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價值」,為了「避免引起社會爭議」決定停播,將該劇下架。然而,此舉不但引發更多爭議和批評,也出現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即便劇情有「媚日」的嫌疑,但電視台也不該自我審查而停播,這樣對演員和觀眾都不公平。況且,台灣社會既然自詡言論自由,劇情是否合適應該由觀眾決定,倘若內容確實失當,社會自有公評。更有人認為,該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每個人成長的歷史背景都不一樣,應該尊重不同的史觀,而不是以今非古。
這些評論各自的出發點不同,對象不同,但都有道理,卻也有各自的盲點,其中最大的盲點是對大愛台的批評。大愛台自動停播該劇或許不對,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根據報導,大愛台表示,「該劇部分畫面,確實有引起一些誤會跟爭議的可能,不是大愛台要製作的本質,決定不要播以免製造更多困擾」。大愛台歐經理更強調「大愛台真的不講政治,只是認為敘事手法上面可能造成誤解,既然有這種可能,不該去碰觸它」、「我們有看到一些網絡上的留言討論,不管是誰給我們的反饋,唯一考量的標淮是符不符合大愛台的標準」。大愛台這番言論看似言之成理,但這背後所反映的心態其實非常可議,有諸多缺失需要被檢討,值得深入分析。
歷史劇本身就是在講政治,大愛台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立場!
眾所周知的,台灣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分裂社會」。一方面,近代日本在東亞擴張的範圍非常廣,影響也大。有人在這其中成長、受益,因而認同日本,例如日本統治之下的部分台灣人。但也有更多人在日本帝國的擴張行動中深受其害、家破人亡,甚至是喪失尊嚴和性命。例如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以及參與抗戰的廣大中國人民,他們對於戰時日本的印象自然不會太好。另一方面,台灣社會近二十年來苦於國家認同分裂、陷於統獨對立、藍綠政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高度政治化。就連本來應該有客觀評判標準的公共政策,例如能源議題、食安問題,都可以有非常兩極的看法,更何況是涉及到個人生活經驗和主觀情感的歷史認知問題。如果牽扯到政治動機的話,事情還變會得更複雜。其中,有人想透過美化日本殖民來貶低國民黨的統治,主張台灣獨立的正當性。也有人會透過強調日本人的殘暴,殖民壓迫台灣人的黑歷史,以及國民政府對台灣的貢獻,表示要捍衛中華民國。這樣看來,該劇強調「真人真事」,不但不能平息爭議,反而會引起更加兩極的看法和批評。大愛台強調「大愛台真的不講政治」,殊不知,台灣社會早已高度泛政治化,幾乎無處不政治。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自欺欺人、鴕鳥心態,不敢面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