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寫了不少文章,談論了西北軍將領在國共還有蔣汪2大陣營之間左右搖擺的問題,或許讓讀者們認為抗戰時中國軍人的表現與過去40年來兩岸的宣傳差距巨大。畢竟西北軍健兒手持大刀向日軍陣地衝鋒的畫面,不斷透過諸如台灣的《英烈千秋》與中國的《七七事變》等電影展示在國人面前,早已深入兩岸人心。
大量西北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倒戈汪政權的事實,恐怕讓許多國人難以接受甚至相當傻眼,但這絕對不代表抗戰的中國軍人全都沒有血性。尤其是底層的士兵,無論是來自中央軍、西北軍、晉綏軍、川軍、桂軍、粵軍、湘軍還是滇軍都還是以愛國的居多。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在今年(2022年)6月6日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去世的沈有志老伯伯。
6月6日正好是諾曼第登陸斷腸日,他的離去讓我感到格外感傷,象徵中華民國「最偉大的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正在快速凋零。沈有志在我的記憶裡保留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文物,包括他1947年親歷孟良崮戰役失敗後取得的負傷證明。但是比起這些讓軍事迷流口水的文物和照片,沈有志最珍重的遺物是他保留幾10年的一面特大號中華民國國旗。
可熱愛國旗的沈有志,在家裡懸掛蔣中正總統照片的沈有志,並不是什麼黃埔系出身的軍事將領,甚至沒有當過一般的軍官。回顧過去10年來造訪抗戰老兵的歷史,如果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將軍是筆者接觸過級別最高的,那麼以上士軍階退伍的沈有志毫無疑問是級別最低的。因為他不只靠撿破爛維生,而且還是沒有伴侶與子嗣的單身榮民,只能靠退輔會的照顧過活。
更重要的是,他並非志願從軍的老兵,而是抗戰爆發後被國軍強拉的壯丁。所以從一開始,沈有志其實就是國家暴力的受害者。傷害他最深的,就是他所最深愛的中華民國。事實上像沈有志這樣的老兵,在當年絕對不算少數,他們其實正是所謂「用血肉築長城」當中的「血肉」,沒有他們在前線消耗日軍的砲彈與彈藥,抗戰是不可能打到8年之久的。
打遍全場的抗戰老兵
沈有志之所以能被筆者選出來,代表絕大多數來自底層的抗戰老兵,或者所謂的「壯丁」,一是多數與他一樣參加過抗戰的底層老兵已經死亡,二是他是很少數從抗戰初期一路打到抗戰勝利的老兵。就以淞滬會戰時平均一天國軍要損失一個師,就連身為「天之驕子」的黃埔軍校畢業生都傷亡過半的情況來看,能打遍整個抗戰又全身而退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打從抗戰初期以來就被當「砲灰」(Cannon Fodder)使喚的底層老兵,能夠見證抗戰勝利的到來已經非常不容易,還要在接踵而來的國共內戰中生存下來,並成功追隨政府來到台灣者更是稀少。1919年出生的沈有志是河南潢川人,在他20歲那年被抓壯丁編入中央軍系統的陸軍第9軍第47師,一從軍就馬上開往前線投入慘烈的冬季攻勢。沈有志的老軍長不是別人,正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將軍的叔岳父,前國防部長郭寄嶠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