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斯・林幾年前曾經指出,許埈珥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所待的職位「盛產」菲爾茲獎得主。因為過去待過這個研究員職位的三個數學家,有兩人拿下了菲爾茲獎(2002年的Vladimir Voevodsky與2010年的Ngô Bảo Châu)。當國際數學聯盟(IMU)在今年7月5日宣布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得獎名單:35歲的牛津大學教授梅納德(James Maynard)、36歲的法籍日內瓦大學數學教授兼法國高等科學研究員杜米尼-科平(Hugo Duminil-Copin)、37歲的烏克蘭籍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數學教授維亞佐夫斯卡(Maryna Viazovska),39歲的許埈珥也榜上有名。
菲爾茲獎素有「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之稱,因為「得獎者須在得獎年的元旦前未滿四十歲」的規定,被認為是年輕數學家的最高榮譽。過去少有東方數學家得到這個獎項的肯定(僅有1954年的小平邦彥、1970年的廣中平佑、1983年的丘成桐、1990年的森重文四人),許埈珥則趕在菲爾茲獎得獎年限的最後一年封神,成為東方世界的第五人(也是韓國的第一人)。相較於他在少年時期厭惡抵抗數學(據稱是小學一次數學考試考差所致)、甚至高中一度輟學寫詩的迷茫過去,許埈珥的人生轉折確實比在麻省理工學院拖地擦黑板的叛逆威爾還要傳奇。
許埈珥跟電影裡的威爾一樣擁有驚人的數學天份,不過他跟出身寒微完全沾不上邊。許埈珥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母親教的是俄國文學,父親則是統計學。1983年許埈珥在加州出生,當時他的父母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後全家返回南韓。許埈珥自稱對於數學並不擅長,父親也曾試圖教他數學,但當老爸發現小許埈珥只是照抄解答後,就把練習本後面那幾頁撕掉,許埈珥則轉往書店繼續抄練習本解答,並且徹底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
比起數學與學校教育,當時的許埈珥更鍾情於閱讀與親近大自然。他自稱無法在課堂上吸收任何內容,卻能自己讀完一本生物的百科全書,也樂於探索住處附近的山區。中學時期的許埈珥全副心力都擺在寫詩上頭,因為他認為「數學只是邏輯上必然陳述的疊加,詩歌才是真正的創造性表達」。在湯瑪斯・林的專訪中,許埈珥自稱「我知道我很聰明,但我沒辦法用成績證明這一點,所以就開始寫詩」。
他也自認是個浪漫主義者,因為「好聽的音樂會讓我流下眼淚」,16歲時還一度輟學寫詩與小說,並且計劃在上大學前完成描繪大自然與自身經歷的傑作。但許埈珥也在專訪中笑著說「這顯然沒有發生」,因此只好重回升學「正軌」。自詡頭腦聰明的許埈珥在2002年考上首爾國立大學,並且決定改當一名科學記者。不過許埈珥在學習天文與物理那幾年,顯然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被當掉好幾門必修後,他把四年制的物理系快唸成了醫學系。但也因為如此,他碰見了自己在數學領域的啟蒙者與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