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以李眉蓁到林智堅,否定研究生並不公平

2022-07-08 06:30

? 人氣

有趣的是幾位旁聽的學弟妹,對這篇論文非有興趣,還有人說他也要寫這樣的自我敘事,可是當他們在聽到三位口試老師一一提出問題還有這位研究生的簽辯時,才發現真的沒有想像那麼簡單。至於這位研究生,原本想做量化論文,後來發現並不能引起他有太多的興趣,原本還打算乾脆放棄,後來看到陽明大學也有研究生做成這樣的自我敘事論文,他開始做類似的探討時發現了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有些心結對他的確產生很大的影響,有些則已經被克服而不再成為問題。這樣的論文創作,非常個人化,可是在三位口委的建議中,他也逐步去印證了相關理論,有些非常吻合,有些則一點點相似。三位口委嚴格要求不讓這樣的論述自我的論文淪於個人獨白,而是從個別經驗中提煉出可其他老師參考的模式。這樣的書寫也有治療的功能與價值,這是一種實驗性的論文創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0521-台大21日舉辦110學年度畢業典禮。(顏麟宇攝)
圖為台大畢業典禮。(顏麟宇攝)

在這位研究生的筆觸中我們看到了一些過往自己擔任老師時的類似體認,也發現了他們新一代教師在教學現場所遭遇到一些困擾和問題。可以說他在整理的過程中檢視了自己,我們三位口委在檢視他的論文過程中也同樣反思了一下自己成為教師的過程。口試後我們給予這位研究生高分通過,關鍵就在他到自我檢視的起點,也建構一個實驗模式,我們鼓勵他繼續從這樣的檢視/書寫中再發展出自己的教學新模式來面對教育現場的新挑戰。

另外有兩位做行動研究的研究論文,兩位老師針對她們的課程,進行課程調整與對學生深入了解學習效果。由於疫情的影響致她的實驗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她們還是一一克服困難,並且從教學現場與課程調整中找到更多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的模組。同樣三位口委所針對的計畫書口考和論文口試,做出更多建議與提醒,讓她們的論文能夠更具學術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們提醒做行動研究的研究生,行動研究就是因為發現自己在教學現場出現了問題:有人是課程設計有問題,有人是教學方法有問題,有人是教學態度有問題,……行動研究是從「自我」出發,我在教學現發生了什麼問題,特別是像在教學十年到十五年的中生代教師,有不少人已失去當初教學的熱誠,讓教學變成工作一樣枯燥乏味,有些對學生的反應不佳而失望,造成師生溝通不良,……就是在這種種問題中,讓這兩位老師從課程設計回歸到她投入教育的成長過程,重新溫習並且恢復她們的初心,也同時從課程調整中重新再接觸與認識她們所教導的學生,創造出更新的師生互動模式。

其實當她們的完成論文時只是過去這個階段的一個句點,這個句點就是她們繼續再創新的行動探索的起點。像這樣的論文寫作,是無法去抄別人的。因為從一開始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就是在問:我在教育現場出現了什麼問題?我的論文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並從這個回答中檢視我的成功與失敗經驗,繼續調整改善。同時邀請同儕教師做協同研究者,從旁觀察我們的行動研究設計與執行上哪些是值得繼續發展下去的,哪些則是需要改善的,提供更多客觀的建議,並觀察到我們所忽略的盲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