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世界與當代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在這個領域最具影響力與爭議性的一位學者,卻既不是穆斯林也不是阿拉伯人,學術生涯黃金時期甚至無法踏上阿拉伯地區。英國猶太裔學者柏納.路易斯19日以101歲高齡病逝,但他究竟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衝突的先知,還是為侵略強權張目的幫兇,抑或兩者皆是,至今難以論定。
1916年5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方殷,「阿拉伯的勞倫斯」(T. E. Lawrence)正在中東各部族之間合縱連橫,路易斯(Bernard Lewis)誕生於英國倫敦,一個中產階級的猶太人家庭。在準備接受12歲成人禮(bar mitzvah)的時候,路易斯第一次對自己族裔的語言、文化背景有了覺醒,從此種下學術研究的種子。
猶太成人禮啟蒙,投入語言與歷史研究,親赴中東感受伊斯蘭文明
後來路易斯進入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東方學院(SOS,後改稱亞非學院,SOAS),開始學習亞蘭語(Aramaic,耶穌基督時代的猶太人語言)、當代阿拉伯語、拉丁語、希臘語、波斯語、土耳其語等語言。路易斯也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成為東方研究(Orientalism)大家吉布(Hamilton Gibb)的得意門生。
大學畢業之後,路易斯留在母校攻讀博士,主題是伊斯蘭教歷史,讀萬券書之餘不忘行萬里路,前往巴勒斯坦(以色列尚未建國)、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與埃及遊歷,與伊斯蘭文明面對面接觸,對其激發人性「尊嚴與尊重」的能力深感著迷。
對土耳其「世俗化、民主化」模式情有獨鍾,套用阿拉伯世界
二戰期間,路易斯被徵召入伍,曾經從事情報工作,戰後回到SOAS任教。這時中東情勢劇裂變化,以色列於1948年建國,隨即與周遭阿拉伯國家爆發衝突,身為猶太人的路易斯從此無法前往阿拉伯地區,只好將研究重心轉移至與歐美關係較友好的土耳其和伊朗。
1950年,土耳其政府首度開放「鄂圖曼帝國檔案」(Imperial Ottoman Archives),人在伊斯坦堡(Istanbul)的路易斯成為第一位有幸瀏覽的西方學者;同時他也見證了土耳其的國會選舉與民主化進程。路易斯1961年出版的《現代土耳其的興起》(The Emergence of Modern Turkey)至今仍是經典。不過有學者批評,路易斯後來將土耳其世俗化、民主化的模式,硬套在歷史背景迥然不同的阿拉伯國家身上,產生許多謬誤。此外,路易斯一直拒絕承認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Armenians )的迫害是種族屠殺,也讓他受到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