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蔡英文已口頭承諾致力於支持「整體防衛構想」,2020年8月,她表示:「我致力依據『整體防衛構想』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這將是我們未來的第一要務。」《美國之音》報導,政策研究公司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 Think Lab)的軍事與網路事務諮詢顧問廖彥棻(Kitsch Liao Yen-fan)認為,台美雙方對什麼構成「不對稱作戰」存在分歧。
這種分歧似乎導致近來對台軍售計畫出現變故。雖然拜登(Joe Biden)政府持續支持對台軍售,7月16日更宣布今年第四批對台軍售計畫,總額1.08億美元的「陸軍車、兵及戰材零附件」軍售案,但台灣不惜斥資數百億美元的其他對美軍購,包含M109A6自走砲、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與刺針飛彈等,近日在檯面上以「產線排擠、價格太高、俄烏戰爭」等理由而延宕。
任何美對台軍售的延宕都可能引發台灣本地對華府協助台灣自衛承諾的憂慮與質疑。當被問及如果台灣遭到入侵,美國是否會派兵到台灣,李喜明向《日經亞洲》說他拒絕猜測答案,「我又不是算命的。」但他補充說,如果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華府就會出手相救,「答案是台灣需將其安全與美國利益相結合。如何做到這一點就是政治上關於自由、正義、人權等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了。」
「但台灣也需要表現出自我保衛的意願。」他強調,台美需要擬定軍事合作戰略,其中一種戰略選擇是「台灣專注於近距離防禦,美國專注於遠程戰鬥」。
台灣國防該如何運用不對稱作戰?
過去一年來,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明顯增加,大量戰鬥機、轟炸機飛進台灣防空識別區,李喜明稱這是「和平時期的侵略」。俄烏戰爭爆發後,一些專家擔心,北京可能會趁著美國正分心協助烏克蘭,來加大對台灣的施壓。
於此同時,我國政黨正在為11月「九合一選舉」推派地方首長候選人,年底選舉被廣泛視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試金石。但《日經亞洲》認為,民進黨、國民黨都尚未推動國防方面的大改革。
李喜明強調,「整體防衛構想」就是「豪豬」戰略,台灣再怎麼增加國防支出,都不可能比解放軍軍費還多,所以台灣不能再與中國進行傳統「軍備競賽」,應把大部分資源投注於小型、致命、機動、便宜、具戰場存活能力的武器。
李喜明解釋,就算台灣沒有盟邦的嚇阻力,不曾與其他國家簽訂正式的軍事協定,也沒有核嚇阻力,仍可以藉由不對稱戰力,提升中國侵略成本來嚇阻中國入侵,「就算他們願意付出侵略的代價,『不對稱戰力』策略仍增加了他們對能否掌控台灣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