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的主食─效率:《綠色精神》選摘(1)

2022-08-07 05:10

? 人氣

污染問題讓許多市場的惡性競爭或壟斷問題不得不被重視,也顯示了市場失靈的狀況。示意圖,圖為受油污污染後勁溪。(資料照,環保局提供)

污染問題讓許多市場的惡性競爭或壟斷問題不得不被重視,也顯示了市場失靈的狀況。示意圖,圖為受油污污染後勁溪。(資料照,環保局提供)

效率是經濟學家的主食—經濟學家把效率當早餐、午餐和晚餐吃。 但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飯碗有時候會被汙染給打翻,而這也是經濟學的重要關注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北美五大湖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觀。它們是最大的湖群,涵養全世界5分之1的淡水。它們在大約1萬5000年前經後退的冰河刻蝕而成。站在湖岸上,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湛藍湖面上白帆點點(抑或是冬日裡冰釣的點點人影)。

當人類進入工業化時期,五大湖變成巨大的廢棄場,世人把廢水、工廠汙物和殺蟲劑都往裡頭倒。由於藻類生長、缺氧、大量的魚群死去,湖群中面積最小的伊利湖(Lake Erie)被宣告「死亡」。1969 年,伊利湖因一宗特別嚴重的意外事件而遭受傷害: 流經克里夫蘭(Cleveland) 注入伊利湖的蓋雅荷加河(Cuyahoga River)起火。在大眾的撻伐聲中,1972 年《淨水法案》(Clean Water Act)通過立法,《美加五大湖區水資源品質協議》(U.S.-Canadian Great Lakes Water Quality Agreement)也在同年通過。

這些都是前一章所描繪的綠色原則所面臨的問題的鮮活例子,顯示低落的經濟管理如何導致自然資源的浪費。這一點直指環境經濟學的核心,而這正是本章的主題。

還記得綠色精神蘊藏著管理良善的社會這個目標。於此,財貨與服務在市場與非市場、在人際與跨時間的有效運用和分配是其要件。我們所謂的「分配」,指的是財貨在不同的人口之間歸屬的公平性。

本章的焦點為綠色效率,從主流經濟學援引效率的觀念。確實,我們在追求綠色效率時,不必動用新的經濟原理。綠色效率著眼於一系列的失靈—主要與市場在環境服務和自然體系的功能不彰有關。

要促進綠色效率,涉及3個核心議題。最重要的是處理經濟活動負面外部效應,像是汙染。第二和資訊不足有關,可能是消費者對能源使用的無知,也可能是促進綠色行為的科技創新不足。最後一項議題與處理行為反常有關,也就是個人、公司或政府沒有為自身最佳利益而採取行動時所產生的無效率。

基本原理

我們從經濟學基本通則開始講起。社會排序的核心原則是個人主義。換句話說,社會狀態的判斷依據是社會的個別成員對它們的排序。如果所有個人都偏好A 世界勝於B 世界,那麼我們就聽從他們的偏好。

這種聽起來無關痛癢的原則,有一個根本意涵,就是所謂帕雷托法則(Pareto rule),此名取自20世紀初的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如果至少有一個人偏好社會處於A 狀態勝於B 狀態,而和B 狀態比較時,沒有人比較不喜歡A 狀態,那麼狀態A 就是較優的社會狀態,而帕雷托法則於此成立。經濟學家為什麼這麼常著墨於市場在經濟效率所扮演的角色,帕雷圖法就是關鍵原因。根據帕雷托法則,在某些狹窄的環境下,沒有任何結果可以超越市場運作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