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0日,國際太空站第一個模組從俄羅斯航太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升空。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太空人(2位俄羅斯籍,1位美國籍)正式進駐太空站。20多年來,太空人在站上的無重力環境中進行各項科學實驗,觀察人體長期處於太空的變化,並測試未來可用於月球與火星探險任務的科技。
國際太空站大小有如一座足球場,長、寬各為73公尺、109公尺,結構非常龐大複雜,主要分為俄羅斯艙段(Russian Orbital Segment)與美國艙段(US Orbital Segment)兩大區塊。太空站通常有7位太空人進駐,目前的組合是3位俄羅斯籍、3位美國籍、1位義大利籍。
美國太空人凱利認為,如果俄羅斯真的撤離,美國與其他夥伴要維持太空站運作「有其困難,但不是不可能」。另一位美國太空人佛茲(Terry Virts)則形容俄羅斯的退出將如同「一場災難」,「讓全世界知道他們非常不可靠」。
「撤離是什麼意思?」俄羅斯引發了一大堆問題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科學史家畢姆(Jordan Bimm)指出,俄羅斯的最新聲明引發了一大堆問題:「『撤離』是什麼意思?俄羅斯最後一批太空人坐上聯合號回到地球,俄羅斯艙段原封不動?他們走之前會不會讓俄羅斯模組停止運作?NASA與夥伴能不能買下這些模組並繼續使用?沒有俄羅斯的知識與技術,他們的模組能用多久?」
一言以蔽之,如果俄羅斯要惡搞NASA,國際太空站將陷入一場「噩夢」,連維持軌道高度都有問題。
國際太空站「功成身退」?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太空政策專家羅格斯登(John Logsdon)較為樂觀,認為NASA充裕的時間來應對,而且應該已籌劃多年。他並建議NASA乾脆順水推舟,宣布國際太空站「功成身退」,讓它重返大氣層,將經費挹注其他太空探險計畫,他 說:「它的政治價值已經貶值多年了。」
如果國際太空站真的功成身退,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短期內人類唯一的太空站。中國從2021年開始建設「天宮」,基本架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前兩者已在2021年4月、今年7月發射升空,「夢天」預計今年10月發射。截至2022年7月,已有9名太空人造訪「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