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唯一決定台灣主權歸屬的法律文件─《中日和約》生效70周年

2022-08-07 07:10

? 人氣

模擬《中日和約》簽署時的同像,願先展示於台北賓館,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移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作者提供)

模擬《中日和約》簽署時的同像,願先展示於台北賓館,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移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作者提供)

今年4月28日是《中日和約》簽署70周年,當時筆者正忙著從美國飛回台灣,沒有時間撰文紀念這個影響戰後兩岸歷史發展的重大日子。好在今年8月5日為《中日和約》生效的70周年紀念日,還有討論這個議題的機會。《中日和約》事實上將另外兩件重要的歷史事件緊密連結在一起,一是發生在85年前的對日抗戰全面爆發,二是50年前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正常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趣的是,台灣方面在簽署《中日和約》前,強調中華民國是從91年前的1931年,即「九一八事變」起,而非85年前的1937年,即「蘆溝橋事變」才開始對日抗戰的。所以中華民國官方對抗戰時程的認定並非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八年抗戰」,反倒更接近今日中共當局鼓吹的「14年抗戰」。雖然無論抗戰是打八年還是14年,都無法改變國軍為抗戰主力的事實。

當年的中華民國政府之所以強調抗戰打了14年,在於1951年9月《舊金山和約》簽訂時,已經與中共建交的英國有意排除中華民國,邀請北京代表中國參加美英主導下的對日多邊和會。所幸在韓戰已經爆發,且中共已經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半島與美英直接交火的情況下,英國不再堅持以北京為唯一能簽署對日和約的中國合法政府。

在杜勒斯(John F. Dulles)的斡旋下,英美不邀請兩岸任何一方參加在舊金山舉辦的對日多邊和會,改由日本政府自行決定與兩岸哪一個政府簽署和約。《舊金山和約》的簽署,象徵的不只是日本與聯合國的和解,同時還代表日本恢復主權獨立。與台北或者北京任何一個中國政權簽署和約,代表的同樣不只是日本結束與中國的戰爭狀態,還代表日本將與哪一個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雖然《舊金山和約》名義上恢復了日本的主權,可是唯一在1945年9月2日以後代表同盟國對日本執行軍事佔領任務的國家為美國。此刻杜勒斯已經放棄了他在韓戰爆發之初,以台灣主權還有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席位換取中共與美國建交共同對抗蘇聯的想法,強烈主張日本應該與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簽和約。那麼從日本的角度出發,到底與哪一個中國簽和約是比較有利的呢?

吉田茂來台訪問時對蔣中正夫婦客客氣氣,但他一開始是主張與中共簽和約的。(作者提供)
吉田茂來台訪問時對蔣中正夫婦客客氣氣,但他一開始是主張與中共簽和約的。(作者提供)

日本想與哪一個中國簽和約?

如果從實際利益的考量出發,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日本當然是會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不會是失去了中國大陸,對大陸土地不再有代表性的中華民國建交。雖然日本統治過台灣,但台灣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所謂「情節」嚴格來講還是90年代李登輝上台後才炒作出來的。從吉田茂到岸信介等戰後初期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角度出發,日本真正的生命線還是在「滿蒙」。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